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位于廣州市陵園西路56號。前身為1974年成立的中山醫學院口腔系,1988年3月中山醫科大學口腔醫療中...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 醫院資訊 > 煙霧病癥像中風,搭橋術可救命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煙霧病癥像中風,搭橋術可救命
時間:2013-03-04 15:06來源:求醫網
腦袋中的小血管交織成網狀,像吸煙時噴出的煙霧,這種被稱作煙霧病的病你是否知曉?煙霧病實質上就是一種腦血管疾病,或由于腦缺血產生頭暈、頭昏、反應遲鈍、腦梗死,或由于腦出血出現暈厥。因為發病癥狀相似,煙霧病常常被誤認為是腦中風而漏診。專家指出,煙霧病不及時治療會有致殘和致死風險,及早預防,40歲以上的人每隔3~5年做一次血管病篩查,有助早期控制疾病。
患“煙霧”吃藥無效手術救命
要不是穿著病號服及剃光的頭皮有兩道疤痕,坐在記者面前的馮先生并不像一名大病初愈后的病人。他的主刀醫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向宇教授告訴記者,因煙霧病發病入院的馮先生,已成功完成手術,正在恢復之中。
馮先生今年50歲,正是知天命的年齡,去年6月的一天,他一下班便突然覺得全身無力,蹲下十分鐘后才緩過來。沒過幾天,無力暈眩的癥狀越來越嚴重。前往醫院檢查,確診為煙霧病。當時,馮先生只在醫院里住了一天,便帶了些治療神經疾病的藥物回家休養了。去年11月,馮先生的病情越發嚴重。最終,馮先生完全無法獨自行走,在家人的攙扶下,才得以前往醫院緊急進行手術救治。“手術前,我坐都坐不穩,全身無力、不自覺地晃動,頭昏眼花,生活根本無法自理。”馮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
煙霧病常被誤以為腦中風
王向宇教授對新快報記者介紹,在我國,煙霧病發病率是千分之一,且多發于4~14歲和40歲左右的人群,成人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兒童,男性略多于女性。
頭暈、反應遲緩、腦梗死或腦出血……這些癥狀通常被認為是腦中風(也稱腦卒中)。王向宇指出,如果單看癥狀,這些情況的確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引起的腦中風很相似,但與腦中風是有差別的,當然煙霧病也可以引起嚴重的腦出血性或腦缺血性卒中。
“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是在吃面條的時候發病的,或患兒常常因為哭鬧或激動出現昏厥,或是學習成績下降明顯,或是一側肢體活動無力。”王向宇還稱,“對于成年患者,部分會在吹奏樂器時頭昏加重或肢體無力,或是不知不覺中出現明顯記憶力、計算力下降,有些患者常表現為麻將或撲克牌技也不斷下降而不明白就里。”這些與一般腦中風的癥狀有所區別。
該科杜天明副主任醫師也告訴記者,煙霧病的主要癥狀是缺血和出血。腦缺血早期一般表現為頭暈、眼花、肢體無力麻木、口角歪斜、精神不濟、記憶力減退等;腦出血是因為那些煙霧狀的新生小血管壁結構不健全,甚至存在動脈壁,易突然破裂出血,嚴重將致患者殘廢或死亡。
綜合搭橋手術保證供血循環
目前,煙霧病的治療分為內科服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王向宇教授表示,由于煙霧病的發病原因至今未明,內科治療的效果不佳,其長期有效率不到20%,而采用手術治療后的長期有效率可達 80%,也就是說,通過外科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煙霧病癥狀減輕或消失:血供增加,血管變粗,煙霧現象消失。王向宇告訴記者,腦血管重建手術包括直接血管搭橋手術、間接血管搭橋手術及綜合搭橋手術。
專家建議
煙霧病早期仔細觀察可覓端倪
研究顯示,煙霧病若不及時治療,約1/4的兒童患者會出現智力或運動功能障礙,王向宇教授表示,煙霧病有逐步發展的過程,“如果你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不穩、常哭鬧、昏厥,變得不愿跑跳,不調皮但學習跟不上,那就得提高警惕了。”對于成人來說,若出現頭昏頭暈,且手腳力氣減退或不對稱,那也得留個心眼了,這都有可能是煙霧病而導致的。
杜天明建議,40歲以上的人建議每隔5年做一次頭部CT、核共振、血管造影,進行腦血管病的篩查,煙霧病、動脈硬化、動脈瘤、動脈畸形等腦血管病都能盡早發現。而60歲以上的人,則建議每3年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