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創建于1933年,原名上海市紡一醫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1999年由紡織系統成建制劃歸普陀區管理,是國內首批屬地化... [ 詳細 ]
風濕病的預防保健
時間:2012-11-05 14:53來源:求醫網
在我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約為0.26~0.5%。類風濕關節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發病高峰為30~50歲,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患病比約為1:3。
類風濕關節炎常常以緩慢而隱匿的方式起病。早期出現低熱、乏力、全身不適、體重下降等不典型癥狀,不一定有關節疼痛,中期出現典型的晨僵、關節腫脹與疼痛癥狀,晚期可以出現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最常出現的部位為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常表現為多部位、小關節,對稱性。另外,類風濕關節炎的危害并不僅限于關節,可以出現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心包炎以及肺、血液、神經系統等受累。
由于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致殘疾(未經治療2年致殘率50%,3年為70%);痛苦(使患者自我價值感喪失,社交功能損害,普遍存在抑郁情緒);促進死亡;經濟損失(部分患者喪失勞動能力);藥物中毒(激素、抗炎藥物、免疫遏制劑等)五大危害,使其有“不死的癌癥”的惡名,令人聞之色變。
類風濕關節炎目前并沒有治療的辦法,治療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關節功能和預后,強調早期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早期是治療較好時機,不僅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部分患者還有可能逆轉病情。但如果到了關節嚴重畸形的時候再治療,一般難以有什么突出療效了,即使外科手術也只能事倍功半。
而早期治療的前提是早期診斷。目前類風濕關節炎新的分類標準十分注重早期診斷,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CCP)等實驗室檢測指標的問世,為早期診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與類風濕因子等指標比較,在敏感性、特異性方面有了顯著提高,甚至能在臨床發病5~10年前檢測出陽性。因此,對于有關節疼痛等疑似癥狀的人群,很有必要進行抗CCP及類風濕因子等檢查,對于既往有抗CCP陽性的人群,更要定期(1—3個月)復查,以期能及早發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