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暨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南通國際友誼醫院、南通市紅十字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國家三... [ 詳細 ]
穿20公斤重鐵衣一天完成12臺手術
時間:2012-11-05 14:51來源:求醫網
4月24日,因為治療了困擾多年的“心病”,陳美英、劉茂保同時成為“南通首例”,作為他們的醫務人員,由一院心內科黃建飛、林剛、施林生、王玨組成的手術組則——
穿20公斤重鐵衣一天完成12臺手術
其中兩臺屬本地區首例
8時30分,一院心內科DSA室內,第一臺介入手術準時開始,忙碌中透著些許肅嚴,一臺、兩臺、三臺……,手術車送來的每一位患者,都在醫師精確縝密的操作下成功醫治。
時鐘指向晚上7時。手術間隙,醫務人員用一份晚飯補充了能量又調整了休息,接下來的第9臺手術將是這晚的重頭戲。大C臂X光機前,已經連續工作了11小時的醫生們神情平靜,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嚴峻又預示著這臺手術的不平常。
今年58歲的陳美英,因為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去年2月曾專程赴上海治療,手術之后,病情卻變本加厲,每次深夜時的發病都讓陳美英感到絕望,家人建議她與其這么生不如死的活著,不如再想想辦法。
4月23日,陳女士住進一院心內科,心超顯示,她同時患有右冠狀動脈瘤,且右冠狀動脈的內徑是正常的6倍。手術難度可想而知。一邊是如定時炸彈的動脈瘤,術中一旦破裂便會導致心包填塞,命懸一線,另一方面,心臟由于受壓變形,使得原本明確的手術位置變得未可知,如果按照常規路徑在正常范圍手術放電,將會引發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性命堪憂。
上海專家都不能解決的難題,還有治療的希望嗎?一場怎么看都勝算不大的手術卻激發了黃建飛和同事們的斗志,特別是看到陳美英痛苦的神情,更堅定了他的信心,在反反復復推敲了手術細節后,最終制定了手術方案。
當冠狀電極由左鎖骨下靜脈送入開始,手術組便肩負起了陳美英的重托,醫生要借助電腦屏幕接收的影像進行操作,從中找到病灶的蛛絲馬跡,眼睛指揮著大腦、大腦指揮著手指每一個關節,哪個環節稍有差池,不但會錯過隱匿的病灶,更可能將病灶旁的“炸藥庫”引爆,這份壓力,常人無法想象,屏幕上,每一個影像都被反復審視,每一步操作都經過反復衡量,就這樣,拳頭大的心臟在黃建飛眼里,一厘一毫都被瞧了個仔細,最終鎖定了病灶,并成功解決。
來自如皋石莊的劉茂保同樣患有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且病史已達八年,病情發作時,心臟狂跳達280次/分。五年前,由于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他在南通其他醫院接受了二尖瓣人工金屬瓣置換手術,半個月前,由于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日漸頻繁,他再次入院接受治療,卻未見好轉,多方打聽,他來到一院心內科。同樣是求醫無門的患者,同樣是棘手的病情,從不愿推卻病人的黃建飛在了解病情后,卻有些猶豫,因為深知治療的難度,更深知自己肩頭的責任。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射頻消融治療經過多年的發展,技術已趨成熟,一院今年前4個月就已成功完成該種手術百余臺。按照原來的手術徑路,手術并不困難,然而人工金屬瓣卻如同攔路虎,使尋常手術變得罕見,不僅教科書、文獻中難覓相關資料蹤影,黃建飛自己也只在國內優秀專家的講座中聽到過介紹,一旦術中出現卡瓣就會導致急性左心衰,甚至命喪于手術臺上,手術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眼前只有兩條路。手術,并沒有前路可循,醫患雙方都要承擔極大的風險;保守治療,醫生的壓力要小很多,但劉茂保要繼續在折磨中度日。在和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后,醫務人員決定迎難而上。
一院心內科敢打硬仗,更善打硬仗。手術定于晚上10時開始,就在同事們進行術前準備的同時,黃建飛少見的躲到一旁的休息室,他在腦海中再次演示了手術步驟、路徑和所有可能出現的危險。劉茂保是左前側壁顯性旁路,消融導管能否順利由左心室跨瓣成為手術成功的關鍵,以往手術里已經諳熟的路徑在此刻變得特別陌生,手術歷時1個半小時,當心臟異常的傳導通路被阻斷后,手術宣告成功。
當晚,直至深夜12點,長達15個多小時的12臺手術全部成功。額上沁出的細密汗珠和重達20斤的鉛衣內濕了再干、干了又濕的手術衣見證了醫務人員連軸轉的辛勞。
4月24日一早,休息了僅五、六個小時的醫生們又都趕到病房,病床上,前一天剛接受手術的劉茂保、陳美英等12位患者都已經能下床活動了,精神頭兒比醫生還要好。據悉,手術后的第二天,患者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