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中心醫院座落在西市區金牛山大街西13號。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具有百年... [ 詳細 ]
腫瘤的生物治療
時間:2013-02-27 09:42來源:求醫網
腫瘤生物治療已成為手術、放療、化療外第四種重要的腫瘤治療模式,廣泛應用于臨床,其基礎為腫瘤免疫治療。現將國內生物治療的開展情況簡述如下:
1. 過繼性免疫治療:是一種體外刺激培養淋巴細胞后,過繼回輸給腫瘤病人,進行腫瘤治療的方法。現應用最多的為CIK細胞治療,開始于90年代初,從外周血中獲取病人的淋巴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同時加入細胞因子IL-2,IL-1α,IFN-γ和抗CD3抗體來刺激淋巴細胞使其具有較強緩腫瘤特性。這種方法所獲得的細胞稱為細胞因子活化的殺傷細胞,即CIK細胞。當前CIK細胞的培養技術已相當成熟,僅20-50ml外周血的淋巴細胞在2周左右即可擴增至1.5 ×個T細胞。年柳葉刀雜志報道了CIK細胞治療肝癌的隨機對照試驗,在此試驗中,經過治療性腫瘤切除術的肝癌病人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行 CIK治療,另一組觀察,結果顯示,經過CIK治療的病人肝癌復發危險度降低了41%。
2. 主動特異性免疫治療:是通過腫瘤疫苗調動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及效應性T細胞,其中最關鍵的是產生腫瘤特異的細胞毒性CTL,達到清除腫瘤細胞的作用。當前這種以腫瘤特異性或腫瘤相關性抗原作為疫苗的主要抗原成分的腫瘤疫苗免疫治療,已經取得了一些很有前景的治療效果。
3. 擴大其他緩癌效應細胞活性:目前應用較多的為樹突細胞(DC),DC是骨髓產生的一群異質性細胞,是體內功能最強的專職抗原遞呈細胞。雖然DC不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但能通過識別腫瘤細胞特異性抗原,將其信號呈遞給具有殺傷效應的T細胞來達到機體監測、殺滅腫瘤的功能。以DC為基礎的細胞治療也已成為腫瘤生物治療發展的主要方向。
4. 被動免疫抗體療法:為當前研究熱點,包括基因工程人源化緩腫瘤單抗、單鏈免疫毒素以及新型雙特異性抗體等,這些抗體可激活同種異體外周血T細胞,也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高效殺傷腫瘤細胞。
綜上,腫瘤生物治療已顯示出與傳統常規手術、放療、化療三大療法的互補性,能減少術后復發、轉移,減輕化療、放療的不良反應,是一項具有巨大治療潛力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