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泰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是1999年由原泰... [ 詳細 ]
“分心多動”不是孩子的錯
時間:2013-03-06 13:52來源:求醫網
學校里每個班總有幾個孩子,他們身體健壯、天資聰明,活動玩耍樣樣在行,但要讓他們安靜下來專心學習,卻困難重重,東張西望,分心多動。他們聽不進老師的講課,記不下布置的作業,家長費勁心機,效果卻不明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么會學習成績不好?成了當今許多家長的心頭之痛。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他們的注意力有缺陷,容易分心,動作過多,沖動任性,無法自控。其實,這并不都是孩子的錯,給家長帶來這些苦惱的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被稱為“多動癥”。
兒童多動癥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障礙,患病率約為3~5%,6歲之前發病,男孩較女孩多。根據調查,我國學齡兒童估計有患兒近萬人。多動癥的核心問題是自制力差,注意力無法集中,智能雖然正常,但存在學習困難。因行為不能自制,上課時不守紀律、干擾他人,常常被老師訓斥、罰站,家長也常被老師叫去學校
人類對多動癥進行了一個多世紀的研究,目前認為多動癥是由多種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協同作用造成的一種綜合征,其危險因素有:
1、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由于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降低了中樞神經系統的遏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
2、腦發育異常:部分患兒額葉或尾狀核體積減小,神經發育異常使兒童出現多動和行為問題。
3、遺傳因素:大約有超過25%的多動癥患兒的父母在其童年也患此病。
4、腦電圖異常:多數患兒額葉慢波增多,腦波發育偏離正常,大腦處于低功效狀態,導致患兒學習能力降低。
5、社會因素:如粗暴地打罵孩子、父母關系不和或離異、母親患抑郁癥、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等都是發生此病的危險因素。
6、其他因素:攝入含鉛量過高的食物,體內高水平的血鉛可以損傷大腦組織,也會導致多動。
多動癥是學齡兒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心理健康問題之一,核心癥狀包括注意障礙、活動過度、沖動性、學習困難和行為問題。
1、注意障礙: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分心,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粗心草率,邊做邊玩,時間拖拉。有些患兒表現為凝視一處,發呆,眼望著老師,但腦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師提問時常不知道提問的內容。別人和他講話時似聽非聽,給人以耳朵有毛病的感覺。
2、活動過度:多起始于幼兒早期,但也有部分患兒起始于嬰兒期。嬰兒期:表現為格外活潑,愛從搖籃或小車里向外爬,當開始走路時,往往以跑代步。幼兒期:表現好動,坐不住,翻箱倒柜,經常惹禍,難以安靜玩耍。學齡期:上課坐不住,在座位上扭來扭去,玩弄鉛筆、橡皮,與同學說話,下座位,故意鬧出聲音以引起別人注意。下課后招惹同學,話多,好奔跑喧鬧,喜歡危險的游戲,爬高下低,喜歡惡作劇。在多動癥患兒中,有些孩子并不多動,看上去很文靜,但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突出表現是容易走神,學習困難,做事拖拉,粗心大意。
3、沖動性:情緒不穩,易激惹沖動,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會打斷別人的談話,未經允許而搶先回答老師的問話。常常登高爬低而不考慮危險,事后不會吸取教訓。情緒常常不穩定,容易因一點小事而發脾氣或哭鬧,甚至出現反抗和攻擊性行為。
4、學習困難:多動癥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因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不能全面掌握學習內容,學習中缺乏耐心,做作業粗心大意,考試時常看錯題,因而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成績。
5、行為問題:有80%的患兒出現如:打架、頂嘴、不服從命令、好發脾氣,紀律性差等不良行為。
多動癥是一個影響兒童一生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規范的治療,50%至60%的患兒癥狀將持續到成年,成年期75%的患者患有心境障礙、焦慮障礙、物質濫用等,他們人際交往困難、職業層次偏低、少年犯罪率也較正常兒童高。所以,多動癥不是簡單的“多動”,它是影響家庭和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的疾病,但它也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經過規范、有效的治療,預后是良好的。早期發現并正確地治療,多動癥患兒可以像健康兒童一樣擁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