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中醫院成立于1982年,是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 [ 詳細 ]
西醫“肝病”與中醫“肝火”的聯系與區別
時間:2012-11-07 13:17來源:求醫網
“醫生,我有高血壓,經常口干舌躁、感覺肝火旺,是不是肝功能不好?”經常聽到患者這樣問我,同時抱怨自己覺得肝不好,可是又不知道吃什么藥,聽說所有的藥都要經過肝臟代謝,會不會吃藥更加重肝臟負擔呢?
肝火是肝陽的表現形式,“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氣屬于陽,肝氣就是指肝的陽氣,通俗地說就是功能的外在表現。它在正常狀態下是維持肝臟各項功能的原動力。
肝火旺是指肝氣亢盛之熱象,多因七情過極、肝陽化火或肝經蘊熱所致。可表現為肝臟之熱,又可表現為肝經之熱。肝為“將軍之官,罷極”,“體陰而用陽”,若肝火旺盛,可見頭暈、面紅、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邊尖紅、脈弦數,甚或昏厥、發狂、嘔血等。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癥中表現為上部有熱象或具有上沖性特點者,如頭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邊尖紅,甚或昏厥、發狂、嘔血等。中醫認為火有“火性炎上
終于能忙里偷閑的把自己想說很久的話寫成文字:傳統中醫所說的肝與現代西醫學所說的肝大相徑庭,此肝非彼肝。
中醫所指的肝,遠比現代西醫學的肝范圍更廣
現代醫學的肝,是指解剖意義上的一個器官——兩片重達1.5公斤,沒有神經,默默工作的肝臟,是人體單獨可以再生的器官。而大部分的肝病是沒有癥狀的,這也就是醫生稱肝病為“最大的隱形殺手”的原因,所以不可不慎。
中醫的“肝”,則不只是肝臟而已,還包括與“肝”相關的各種表現。
中醫典籍記載,肝為將軍、統帥,負責謀慮、思考,管理身體各部門運作(這話說出來可能又要遭受很多“科學家”的抨擊,但是我還是選擇寫在這里,向大家還原中醫學的肝的“本來面目”。有點類似西醫學中的自主神經系統,像昡暈、中風等,在中醫里都被歸類成肝系疾病。
在中醫理論中,肝主要負責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儲存身體的養份,疏泄則是指身體的疏通調節(新陳代謝)功能。
朋友們可以把肝理解為一個物流中心,負責管理身體各種物質的流通及運輸;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均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
一般所說的“肝火旺盛”、“肝陽上亢”,就是疏泄功能過度亢奮的表現?!案位稹表樦蔚慕浢}一路蔓延:頭暈、失眠、口干、耳鳴,眼睛干澀、頭痛、甚至肝炎及更嚴重的兵變就一一出現了。
因此中醫所謂保肝養肝,基本就是改善身體環境,維持正常的疏通調節功能,以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
“減輕肝臟負擔”這一中心思想,是現代中醫學和西醫學共同認可的保肝養肝原理,私以為,要做好這一點。中醫比之西醫,更為擅長。
中醫護肝:首要保證情緒平穩
“怒則傷肝”,情緒起伏過大,很容易影響到肝。
五行理論中,肝屬木,木喜調達。實際上,我們確實可以把肝想象成一棵樹,樹木喜歡自由、無拘無束,因此,養肝首重情緒調節、心情愉快;平穩的情緒和生活,開朗的個性,不太重的得失心,都是保肝養肝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