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始建于1942年,位于浦東新區川沙新鎮,距浦東國際機場僅8公里,是集醫教研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核定床位800張,職工總數1250人... [ 詳細 ]
援摩醫療隊的風采
時間:2012-11-08 13:18來源:求醫網
2011年春季的北非,政局動蕩、戰火紛飛,但有這么一支隊伍,擁別親人,離開繁華的浦東機場,輾轉繁忙的戴高樂機場,歷時16小時,途徑13000公里后來到繁星點點的拉巴特機場,再驅車一路向北,終于到達這地處北非小國摩洛哥中部山區盆地的一個小城---塔扎,執行由國內衛生部委派的援醫任務。這里聞不到大西洋的咸濕氣流,看不到地中海的藍色溫情,更感受不到撒哈拉的熱辣浪漫;這里有的只是阿特拉斯山脈的阻隔和貧瘠的沙化土壤。這里四面環山,四季少雨,冬冷夏熱;這里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缺醫少藥,但就是這里常年駐扎著一支來自國內上海的醫療隊,今年是第十三批-----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援摩醫療隊。
這支由12個人組成的醫療隊將在摩洛哥工作兩年,包括外科、骨科、心內科、眼科、婦產科、針灸科、五官科和麻醉科,它將承擔起全塔扎省70萬人口中一大半人的醫療保健任務。截止到目前為止9個月,全隊已經為當地百姓診治18000多人次,大小手術已行1650多例,搶救危重病人34例。其中更是開展了新項目新技術,比如全髖置換術、陰式子宮切除、神經阻滯麻醉技術的推廣。這里的醫療器械極其落后,管理極度缺乏,在這里診治每一個病人都有極大難度。以婦產科為例,摩洛哥無節制的生育率,使得婦產科醫生值班的那天簡直就是煉獄,你要自己親自為病人提取尿液進行化驗,還要為病人做B超,如需手術,你要自己準備消毒器械,然后又要協調手術室人員,一切順利的話才能進行你的手術,這只是你一天中近10例手術中的第一例,與此同時你還要應付門急診,因為這所醫院的婦產科今天就只有你一個醫生。其他手術科室也不輕松,因為國內醫生所面對的病人都是那些最嚴重的、最貧窮的,摩洛哥醫生都不愿處理地疑難雜癥,到國內醫生手里,拒絕兩字說不出口。短短一個月后,全塔扎城的人都知道這支國內醫療隊的威名了,前來預約的手術病人已經排到了明年7月份。此外,當地衛生廳每月會組織義診和送醫下鄉的活動,無論酷暑還是嚴冬,無論山高還是路遠,在第一線活動的身影往往是國內醫生。最夸張的一次下鄉是到一個叫邁格拉沃的小山城,聽說是國內醫生來送醫送藥了,全城百姓傾城出動,場面一度混亂,當地政府出動荷槍實彈的武裝軍警維持次序。
除了應付日常醫院的診治任務之外,這支醫療隊還擔負起在摩洛哥中資機構的華人醫療任務,更有從不同城市慕名前來求醫在摩華人華僑;由于各科人員的配置比較齊全,有時還要為我駐摩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進行體檢和提供保健咨詢。
初來咋到,第一關要過的是生活關,離開妻女老小時眼角的淚還沒拭干,映入眼臉的卻是斑駁的墻壁、凌亂的院落、昏暗的房間,不時從屋頂有掉落風化石灰,隊員們并沒有被眼前情景所擊潰,撩起袖管,打掃、整理、修繕;民以食為天,到這個地處沙漠邊緣的伊斯蘭城市,吃成了最大問題,菜市場一共才四五個品種的蔬菜?!爸挥袘腥?,沒有懶土”,在隊長的帶領下,全隊隊員分工協作,開始墾荒、翻土、施肥、分隔,奮戰了一個月,滄海終為桑田,到現在這塊我們戲稱“塔扎農開發”的彈丸菜地里已經生產出近千公斤的蔬果,種類也齊全,有刀豆、扁豆、杠豆、青菜、芹菜、韭菜、冬瓜、大白菜、生菜等大多是摩洛哥所沒有的蔬菜。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隊員們的飲食結構。甚至還能支援兄弟醫療隊,讓他們也能品嘗到來自祖國的蔬菜。
生活關過了,還有語言關,一個翻譯的配備對這支平均年齡達到了51歲的隊伍來說太少了,有三名老同志甚至已經過了退休年齡,應該是安享天倫的他們還在為祖國的援外事業做貢獻,所以年輕、相對法語好的隊員責無旁貸地幫老同志一起克服語言關。
工作不忘黨建,在建黨90周年前夕,雖然身處海外,但醫療隊里黨員有5名,還有兩位入黨積極分子,根據黨章規定三個以上黨員必須成立支部。塔扎醫療隊黨支部莊嚴的成立了,定期的學習,唱紅歌,隊員們甚至自己譜曲譜詞,創作了《援摩之歌》,在各個醫療隊爭相傳唱。
工作再累,生活再苦,這也不算什么,最讓隊員們難熬的是長期離家的思鄉之苦,“爸媽身體還好吧”,“寶貝你乖嗎”,這是隊員們與家人視頻時用的最多的言語。
每逢節假日和隊員生日,是隊員們最柔弱的時候,每當隊員們唱響生日快樂歌,點亮生日蠟燭時,燭光中閃爍的是晶瑩的淚花;有一段時間甚至是到了聽不得國歌、看不得國旗,當熟悉的旋律響起,當那一抹紅色飄揚時,隊員們真的”Hold”不住,隊員們會為劉翔的奪冠歡呼,會為神八的升空對接雀躍,我們會為祖國每一天的茁壯自豪不已;隊員們有時會揮舞著五星紅旗到山城四周廣闊而空曠的山梁上肆意狂奔,縱情吶喊,瑰麗斜陽映射下的五星紅旗在異國的土壤上異常亮麗。
援摩醫療隊隊員 陳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