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胸科醫院誕生于二十世紀中葉,歷經變遷,踏著凝重而堅... [ 詳細 ]
春節健康飲食小常識如何健康吃
時間:2013-03-07 11:06來源:求醫網
春節是團聚的日子,也是美食的盛宴。節日期間,如何吃得盡興,吃得健康,需要在營養搭配上下一番功夫。飯菜網小編提醒:要想吃出健康,關鍵把握以下幾大原則。
葷素合理搭配
健康飲食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做到葷素搭配,年夜飯當然也不例外。專家建議,年夜飯的餐桌上,一定要葷素搭配建議葷菜的量占1/3,素菜的量占2/3。如果覺得不夠豐盛的話,也可以增加一些半葷半素的菜,但是純素菜較好能占到1/3。
對于素菜的選擇,應多選用抗氧化能力強、葉綠素含量高、高維生素C、高纖維素的蔬菜,如紫甘藍、芥菜、菠菜等深色綠葉菜,還有青椒、西紅柿、黃瓜、蘿卜、薯類等。這類蔬菜有利于消除體內的自由基,增加腸胃蠕動,將動物蛋白在體內代謝所產生的毒性物質排出。
肉類方面,建議選擇魚蝦等水產品、雞鴨等禽類、牛羊肉、蛋類等。“總體來說,白肉的總脂肪量相對較低,建議優選白肉,此外,牛肉雖為紅肉,但它的脂肪量相對來說也是低的,可以選擇。”專家表示,魚是年夜飯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因為魚富含蛋白質,且屬于低脂肪食品建議以清蒸為主,對老年人或是慢性病病人來說更是如此。
年夜飯桌上,冷熱菜的比例也有講究,涼菜起到調節口味,補充維生素的作用。但是由于冬季吃涼食過多,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因此年夜飯餐桌上涼菜應占少數。出于補充維生素的目的,涼菜推薦“大豐收”(多種蔬菜拼盤生吃),既不破壞營養,又操作簡單。
油鹽宜少不宜多
油鹽攝入過量易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要特別注意用油量。而春節聚餐比較集中,因此在飲食上要刻意減少油鹽。專家表示,如果燉的雞鴨魚肉已足夠量,建議不再做紅燒類的菜肴,以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可以適量制作一些熱拌和涼拌的素菜,控制食用油的攝入量。
營養專家特別提醒,人體每天吸收的營養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食用油,因此,在烹飪時選擇美味與健康兼顧的食用油尤為重要。比如多力5珍寶非轉基因葵花籽調和油,經過科學配比,不僅很好地利用了葵花籽油中所含活性α-維生素E、玉米胚芽油中所含植物甾醇、花生油中所含白藜蘆醇、芝麻油中所含芝麻素及亞麻籽中所含ω-3不飽和脂肪酸等對人體有益成分,還將消費者膳食中脂肪酸攝入量的理想水平充分考慮其中,以最健康的“蒸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本身的營養,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對食用油口感及營養的需求。
專家還建議,如果菜肴較多,尤其是肉制品口味重,攝入的鹽很容易過量,因此炒菜或拌菜要盡可能的清淡,以控制鹽的總攝入量,并計算好一家人的菜量,避免攝入熱量過多。按照國內營養學會的建議,每人每天平均畜禽肉類不超過50 75克,魚蝦類50 100克,蛋類20 50克,蔬菜類400 500克,水果類200 300克,豆制品30 50克,奶制品300克,主食(谷類薯類)250 400克。節日期間應略有減少,年夜飯菜品應是上述數量的一半,主食50 100克,按數量平均每人一個菜。同時,主食粗細要合理搭配,根據自身體質適量選擇食品,防止引起消化不良。
酒水要適度
節日期間,餐桌上少不了酒水飲料。專家指出,飲酒應適量,防止因飲酒過量或飲烈性酒引起的血壓增高、中風的危險,損害肝臟、肺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出血或穿孔等癥。同時,限制碳酸甜飲料的攝入,可適量飲用一些低度酒、紅酒、果酒、果醋等飲料。
除了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和選擇科學的烹調方法外,還要注意飲食的規律性。專家建議,可以在飯前吃一些低熱量的水果或蔬菜,使胃內容積減少,這樣可以有飽腹感,從而減少總攝入量。飯后半小時,可適量活動,消耗一定熱量,減少在體內的蓄積,避免引起肥胖。
Tips
節日主食不容忽視
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要注意主食的攝入,即簡單化、定量化和雜糧化。
簡單化 節日飲食中,菜肴已經非常豐盛,此時最需要的是以淀粉為主的米、面食品,而非各種制作精細、營養豐富的點心。由于很多人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零食,甚至將零食當成了主食。一般來說,在就餐前2 3小時就不要隨意吃零食,以免影響正常的飲食。
定量化 主食攝入量不足,肉類食品吃得太多,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就會相應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在300克以上。很多人習慣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糖類含量并不高。
雜糧化 講營養就要吃粗糧。燕麥、大麥、蕎麥、粟米、玉米、高粱米等雜糧中,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營養素,并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對節日里的飲食能起到很好的補充和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