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建于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一日,是蚌埠市建院最早的一所市級綜合性醫院。是蚌埠醫學院的教學醫院。一九九三年底,在省內首... [ 詳細 ]
剩菜趁熱發威節后腸胃受傷
時間:2012-11-08 15:56來源:求醫網
過春節,的民俗總是要準備大量的吃食,蒸包子、腌鹵菜、大盆的燒菜,有甚者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否則就覺得不像過年的樣子。但是今年春節后氣溫直線上揚,飯菜保質期縮短,美食變“毒藥”,直接導致醫院里上吐下瀉的病患猛增。
昨天下午,在市一院消化內科,來看病的王小姐告訴筆者,自己頭天晚飯過后就一直不舒服,半夜里吐了三次,而且腹脹如鼓,堅持了半天還是決定來看看。醫生一番檢查問詢過后,診斷為急性胃腸炎,“估計是吃壞東西了。”而王小姐回想了一下,晚飯吃的是春節剩下的紅燒牛肉,當時也沒覺得有啥異味,現在想想可能是沒熱透。“一個春節,我們接診不少這樣的病例,腹瀉、嘔吐、胃脹,典型的急性腸胃炎。尤其這兩天氣溫升高以后,每天都有十來例。”消化內科一位醫生介紹說,不僅是春節,每年的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過后,都是此類病患的高發期。
該院腸道科醫生張玉春分析說,每當節后家家都有大量剩菜剩飯,一不留意就會變質,食用后誘發疾病。再加上今年春節后氣溫快速上升,部分市民卻沒有加強警惕,仍舊按照冬天的標準儲存、加工飯菜,孰不知細菌已經乘虛而入,悄悄滋生。“只要0℃以上,大部分細菌就可以繁殖,污染飯菜。盡管沒有明顯的異味,但仍然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他解釋說,有市民習慣把飯菜放進冰箱,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或認為腌菜里鹽多不容易壞,實際上冰箱并非保險箱,腌菜也并非一勞永逸,隔夜剩飯必須100℃以上加熱5分鐘,才能充分殺死細菌。“剩菜來回熱,里面的營養元素已經被破壞,再吃對身體也沒啥好處。不如現吃現燒,又新鮮又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