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婦幼保健院始建于1956年,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50多年來,在省衛生廳、市衛生局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執... [ 詳細 ]
小兒包莖的診斷與氣囊擴張術的應用
時間:2012-11-10 23:59來源:求醫網
一、定義:包皮不能自行上翻露出冠狀溝的稱之為包莖。包莖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包莖是每一個正常新生兒和嬰兒所應有的。小兒出生時,包皮與陰莖頭間都有粘連,出生數月后,這種粘連逐漸被吸收,包皮與陰莖頭分離,變的活動,在小兒出生后兩年左右,由于陰莖和陰莖頭的生長與陰莖的勃起,包皮逐漸自行向上退縮,直至青春期陰莖頭能逐漸露出,包皮自行上翻露出冠狀溝。在絕大多數小兒這種先天性包莖都會自行消失,但有些先天性包莖并不都能自愈,有些小兒的包皮口非常細小使包皮不能向上退縮,以致防礙陰莖頭甚至整個陰莖的發育。這種病例尿口長也是細小的,有時包皮口小若針孔,以致排尿困難,產生逆行壓力,造成上尿路器官的嚴重損壞。后天性包莖,多繼發于陰莖頭和包皮的炎癥或損傷。由于包皮或陰莖頭的反復發炎,使包皮孔縮小和包皮與陰莖粘連,嚴重者包皮口緣形成瘢痕性痙攣,失去彈性和擴張能力。包皮就不能向上退縮,并常伴尿道口狹窄,這種包莖是不會自愈的,必須及時醫治。二、小兒包莖的癥狀:1.排尿困難:排尿時包皮有球狀膨脹或尿線細,由于包皮口嚴重狹小,致使尿液先積聚在包皮與陰莖之間的空隙內,使包皮如囊腫樣鼓起,然后經包皮小口排出,尿線很細,甚至排尿困難。2.包皮垢、結石及炎癥:尿積蓄在包皮囊內,不斷分解出刺激性物質,經常刺激包皮和陰莖頭,促使其產生分泌物和表皮脫落,形成很多包皮垢,從而引起包皮和陰莖頭的潰瘍或結石形成,積聚的包皮垢成乳白色的豆腐渣樣,可從細小的包皮口排出,亦可是小塊狀,有如黃豆大小堆積于陰莖頭和冠狀溝部,隔著包皮可窺見略成白色的小腫物,常被小兒家長誤以為腫瘤而急于診治。3.遺尿、尿頻、手淫:局部刺激癥狀,可引起癢脹,刺痛,有些患兒可出現遺尿,尿頻等不適癥狀,并可誘導患兒手淫的不良習慣。4.陰莖癌:根據醫學流行病學統計,陰莖癌與包莖、包皮過長及包皮陰莖頭炎有密切關系。三、氣囊擴張術的應用:氣囊擴張術是根據小兒包莖富于伸展性等解剖特點而設計的,據有關資料統計,氣囊擴張術對90%的小兒包莖療效良好,而且治療在門診進行,不用全身或注射麻醉,不開刀,無出血,治療后即可照常活動,家長與小兒均易于接受。小兒包莖治療以4歲至13歲為宜,若有包皮陰莖頭炎,排尿不暢,包皮囊結石等情況時,應先治療炎癥再治療包莖。四、不適合做氣囊擴張術的病癥:長期屢發陰莖包皮炎,使包皮口緣形成瘢痕性攣縮或呈纖維性狹窄環失去彈性和擴張能力或形成不易剝離的粘連者,不適合做氣囊擴張術。五、氣囊擴張術后注意的問題:經氣囊擴張術后,包皮能上翻露陰莖頭,但術后三天左右包皮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及疼痛,屬正常反應,不必處理,個別患者因怕痛而不愿排術后的第一次小便,家長給予鼓勵并讓患兒聽流水聲刺激反射,或用熱毛巾敷小腹部,小便即可隨之排出,術后第三天開始上藥,連續五天即可恢復,此后應每天上翻包皮,用沖洗以清除包皮垢,再將包皮恢復原位,并按醫囑定期復查。截至目前共為千余名患兒進行了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長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