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市中醫院始建于1952年,是湖北省建院最早的縣(市)級中醫院之一,現已發展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于一體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性中醫醫院,國... [ 詳細 ]
三月順時養生:晚睡早起食甜養肝
時間:2012-11-12 10:15來源:求醫網
氣候特點:三月是春天將要過一半的時候,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
“驚蟄”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后各地的天氣已開始轉暖,并漸有春雷的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春分的“分”,是過了一半的意思。此時正是農家最忙的時節,也應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
中醫認為,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
養生關鍵:春養肝。
春天,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的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三月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及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這就是說,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但處于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地區的人還要注意保暖。
春季應肝,如養生不當,可能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要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春季的飲食既要根據節氣變化,又要考慮個人的體質情況。以“春夏養陽”為主要原則,也就是適當多吃能溫補陽氣的食物。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多食甜 如大棗、鍋巴、山藥、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
少食酸 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
推薦食療:
山藥粥
用料:鮮山藥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將山藥洗凈去皮切塊,與粳米同煮。
功用:山藥健脾益腎補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