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皮膚病,切勿亂涂藥_上海皮膚病醫院
時間:2012-11-14 16:18來源:求醫網
亂涂藥,可謂皮膚病一大忌,輕者毫無作用,重者可使病情加劇,甚至惡化。亂涂藥者大都是一知半解,貪圖“省 事”之人,欲速則不達,想省事卻倍加費事,結果弄得自討 苦吃,后悔莫及。孰不知外用藥在皮膚病的治療中占有相當 重要的地位,是治療皮膚病的重要武器,它有著許多學問和 講究,.使用外用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明確診斷:患了皮膚病,首先要弄清患的是什 么病,只有這樣才能對癥用藥。假若濕疹、神經性皮炎,用 刺澈性強的“病藥水”涂擦,勢必損傷局郎皮膚,使炎癥加 劇:反之,患了體癬、股癬后,卻用膚輕松霜等皮質類固醇 激素藥涂擦,癬病就會擴散蔓延;有的人服用磺胺類藥物過 敏后引起藥物疹,但又外用磺胺類軟膏,這就錯上加錯了,因此患了皮膚病后,必須去醫院請醫生將病診斷清楚,: 這個“事”千萬省不得。
(二)選擇正確劑型:劑型是指外用藥調配成的基質形 態不同,其作用不同,因而它的適應癥就不同。常用的劑 型有溶液、粉劑、洗劑、乳劑、糊劑、軟脊、酊劑等。正確的 選擇劑型,主要是根據皮損性質而定,例如在急性期,皮損濕 爛、流水不止時,就應選擇水溶液濕敷,它有散熱、消炎、收斂及清潔作用,在亞急性期,皮損有少置滲液和小片.糜爛時,則要用糊劑、油劑,它能消炎、伊膚及輕度干燥> 釀 期的皮損肥厚,呈苔蘚樣變時,要用軟臠,軟裔穿透力強, 能很好的發揮藥物作用。要是違反了劑型選擇的原則,那將 適得其反.
(三)注意藥物的濃度:不同濃度,藥物作用亦不同, 如水楊酸,在1-2%濃度時,有止庠作用,5%時對皮膚角質層有溶解作用,進而形成剝脫,而在15%以上時則有腐蝕作用。在大面積用藥時,更要掌握好濃度,以免藥物被皮膚吸收后發生中毒。另外不同年齡、性別、皮損部位和季節,挑選濃度時,亦有所區別。嬰兒、陰部、面部皮膚柔嫩,濃度宜低不宜髙,夏季天氣炎熱,水分蒸發快,濃度也應適當低些。因而在選擇藥物時,不但要認真掌握適應癥,也要注意藥物濃度,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濃度。
(四〉涂藥方法要正確;要遵照醫生囑咐用藥,不可隨心所飲。一般水、粉初,日涂多次,過少起不到治療作用;酊劑、軟膏日涂二次,過多可引起刺激反應;濕敷時更要方法得當,保持敷料濕潤和清潔。不可過濕或過干。
另外需要注意毛發部位不宜用糊劑和粉劑,在清除患處 涂藥時,要仔細和耐心,不要用熱水和肥皂。 一
總之,正確使用外用藥,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則貽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