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區中醫院(文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縣區級事業單位,于1987年12月由浙江省衛生廳批準設立,1995年1月被省衛生... [ 詳細 ]
中醫預防中風
時間:2012-11-12 16:25來源:求醫網
中風又名“卒中”。多由憂思惱怒、飲食不節、恣酒縱欲等原因引起陰陽失調、臟腑氣偏、氣血錯亂所致。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為主要特征,亦有始終保持神志清醒者。本病多發生在中年以上,老年尤多。
腦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經過救治后,往往留有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遺癥。主要是由于風痰留阻經絡,氣血瘀滯所引起,用中藥結合針灸、按摩進行調治,常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在中風急性期,重癥病人多有五不會,即翻身、咳痰、說話、進食、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所以需要嚴密觀察,精心護理,積極治療,以便減少和減輕后遺癥。中風急性期最易發生褥瘡,為防止褥瘡的發生,必須做到勤翻身,對昏迷的病人要保證皮膚、衣服、被單確實干燥和平整,當受壓部分的皮膚發紅時,應用手掌揉擦或外搽紅花油,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對中風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的病人,要鼓勵和輔導他們進行功能鍛煉。在癱瘓肢體不能自主運動時,應幫助病人進行被動運動,并給予病人肢體按摩,同時做大小關節的屈伸、旋轉、內收、外展等活動,以促進氣血的運行,而增加肌力。當癱瘓的肢體恢復到可以抬舉時,就應鼓勵病人進行自主運動。為了幫助病人鍛煉肌力,可以在床尾拴上帶子,讓病人拉著帶子自己坐起來,其他功能訓練的運動有:腳踩踏板,鍛煉小腿肌力;用手攥木棍或揉動核桃,可鍛煉握力和手指關節的活動;當病人能站立起來時,應盡早攙扶病人練習走路,同時要注意病人行走的姿勢、技巧、持久力及速度,一切以安全為重。此外,對于不能言語的中風病人,應耐心幫助他們練習發音,以便逐步恢復語言功能。
鑒于中風的發病率、病死率、病殘率均較高,積極加強對本病的預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強調的是注意觀察先兆癥狀,在本病未發之前,病人多有先兆癥狀,如頭暈和肢體一側麻木。若見眩暈、抽搐等癥,為肝陽偏亢、肝風欲動之象,應予平肝息風之鉤藤、菊花、白蒺藜、牡蠣、白芍等藥。若見肢體麻木、沉滯者,為脈絡氣血痹阻所致,應予活血通絡之丹參、赤芍、雞血藤等藥。
預防中風要從平時做起,經常保持心情舒暢、穩定,避免過食肥甘厚味,不吸煙,切忌酗酒。此外,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加減衣服。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更重要的是要堅持適當的運動,使體內氣機和調,血脈流暢,關節疏利,防止本病的發生。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限鹽,飲食結構搭配要合理,葷素互食,晚餐以清淡為主,并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各種新鮮蔬菜)。
2、保證足量飲水。飲水不足會增高體內血液粘稠度,使囤積的廢物難以排出:而晨起空腹飲1~2杯白開水,則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擴張,有利于改善機體新陳代謝.減少血栓形成。
3、適當選用可預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如大蒜、洋蔥、番茄、韭菜、芹菜、海帶、紫菜、黑木耳、銀耳、山楂、香瓜、木瓜、草莓、檸檬、葡萄、菠蘿、鮭魚、沙丁魚等,對降低血粘稠度,減少血液中不正常凝塊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4、適當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動脈硬化作用;還可提高血液中的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防止血凝過高,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
5、保持情緒的穩定。情緒過于緊張,可引起血管痙攣.血壓升高,血液變稠,從而影響人體正常血液循環,誘發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因此,中老年人應做到開朗、樂觀.使情緒保持相對穩定。
6、夜間起床時或早上起床時應做到三個半分鐘。醒來后先靜臥半分鐘,床上坐半分鐘.再讓雙腳在床沿下垂半分鐘,再慢慢起身行走,這樣可有效的避免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除了注意以上幾點外,如感不適,還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遵從醫生的醫囑,及時服用控制血壓和改善血液粘稠度的相關藥物以避免腦血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