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新疆骨科醫院),即原新疆建工醫院始建于1957年,地處烏魯木齊天山區五星路與紅山路交匯處。歷經幾代人艱苦創...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 > 醫院資訊 > 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和處理措施
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和處理措施
時間:2012-11-15 09:10來源:求醫網
當前位置: 好大夫在線 > 梁偉業大夫個人網站 > 文章列表 > 文章詳情
精神衛生知識
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和處理措施
全網發布:-11-14 13:54 發表者:梁偉業 (訪問人次:121)
(一)藥源性精神癥狀(即矛盾反應)
1、 主要表現
(1)過度鎮靜 多由于一次服藥量過大、幾種鎮靜作用的藥物聯合應用,或對老年、體弱病人劑量調節不當所致。病從表現睡眠過多、難以醒轉、軟弱無力等。
(2)情緒抑郁 多數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抑郁狀態。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較為多見。
(3)焦慮激越 應用抗精神病藥治療初期,病人可出現失眠、多夢、易激惹、焦慮及心神不定等癥狀,多發生于具有焦慮素質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奮乃靜、維思通等較為常見。
(4)緊張癥狀群 往往先有錐體外系癥狀、肌張力增高,隨即表現緘默、呆滯、直至木僵,可出現吞咽困難。常與藥物劑量過大(包括注射長效劑)有關,老年病人特別易發。
(5)譫妄錯亂 抗精神病藥及抗膽堿類藥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癥狀。
2、處理措施
(1)根據病史、癥狀特點、病人的反應等,詳加鑒別,必要時停藥觀察。
(2)出現明顯藥源性精神癥狀時,應采取措施促進排泄,足量輸液,給予維生素B、C等治療。
(3)采用心理治療,進行安慰、解釋。
(4)癥狀治療
抑郁狀態:經一般處理無效時,可給予抗抑郁劑,如多慮平25-75mg,3次/日。
緊張癥狀群:給予金剛烷胺100mg,2次/日。意識障礙,應注意除外合并癥。抗膽堿類藥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堿0.5-1ml,肌注,可每小時重復應用,至癥狀改善。
(二)急性錐體外系癥狀
1、主要表現
(1)震顫麻痹綜合征 一般在治療早期多見。主要表現有:假面具面容、靜止性震顫、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動作笨拙、小步態及流涎等,嚴重時可影響吞咽動作。
(2)靜坐不能 多發生于用藥早期。表現為不能靜坐、不能靜立、坐臥不寧、來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煩躁、焦慮,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癥狀。
(3)急性隆肌張力障礙 通常在服藥48小時內發生,以青少年為多見。表現為面、舌、頸部的大幅怪異動作,痙攣性斜頸、動眼危象(眼球上竄)、角弓反張、扭轉痙攣等。
2、處理措施
(1)注意鑒別,必要時減用抗精神病藥物或加用對抗藥(如安坦)來治療觀察。
(2)采用抗震顫麻痹綜合征藥治療 ①安坦 2mg,2次/日。②海俄辛 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 1mg,3次/日。④金剛烷胺 100mS,2次/日。
(三)遲發性運動障礙(TD)
1、主要表現
此癥狀多在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后出現。典型的表現為頰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運動,產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動作,稱為"口一舌一頰"三聯癥。
2、處理措施
(1)停藥或換藥 遲發性運動障礙一旦出現,應及時停藥。對仍需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病人可改用錐體外系反 應較輕的藥治療,如氯氮平、甲硫達嗪等。
(2)藥物治療 可試用:①利血平,0。25-1mg,3次/日。②碳酸鋰,0.25-0.5g,3次/日。③氟哌啶醇,4-6mg,2次/日。④異丙嗪,25~50mg,3次/日。⑤安定,5mg,3次/日。⑥毒扁豆堿,1mg,肌注或靜注。
(3)預防 避免長期大劑量用藥。長期服藥的病人,可采取間歇給藥法,防止驟停抗精神病藥物,并合理使用抗巴金森癥藥。對中老年及伴有腦器質性疾病患者,治療時應密切觀察。
(四)藥源性癲癇
1、主要表現
多數抗精神病藥可引起癲癇樣發作。有以下四種類型:①大發作;②局限性發作;③癲癇持續狀態;④閾下發作(腦電圖異常)。
2、處理措施
(1)對抗精神病藥物敏感的病人,宜選用致抽搐作用較弱的藥,加藥不宜過快,對原已服抗癲癇藥的病人還可適當增加抗癲癇藥的劑量。
(2)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癲癇,若發作頻數很少,-般不必停藥,但要合并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0.1g,3次/日平,0.1g,3次/日。
(3)發作較重、次數較多的病人,應及時停藥或換藥,急性期按癲癇治療原則處理。
(五)自主神經系統失調
1、主要表現:由于許多抗精神病藥物有抗腎上腺素能作用,抗膽堿能作用或刺激腎上腺素能作用,因此可出現多種自主神經系統副反應。具體表現有:
(1)消化系統癥狀 口干、便秘、麻痹性腸梗阻等。
(2)眼部癥狀 視力模糊、青光眼。
(3)泌尿生殖系統癥狀 尿潴留、性功能障礙。
(4)心血管系統癥狀 體位性低血壓、心律紊亂、心肌損害。
(5)排汗減少、降溫及鼻塞等。
2、處理措施
(1)減藥、停藥或換藥處理。
(2)對癥治療
口干:少量飲水,常漱口,或咀嚼泡泡糖等。
便秘:多活動,多吃含纖維的食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膽堿能藥,必要時使用緩瀉劑。
麻痹性腸梗阻:禁食,胃腸減壓,肛門排氣,高壓灌腸。應用腸蠕動劑,如新斯的明,0.5-1mg,肌注,2次/日。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密切觀察并發癥。
視力模糊:必要時可用縮瞳劑點眼。
青光眼:立即停藥,眼科會診。
尿潴留:輕者膀胱按摩或熱敷促排,重者需導尿,也可用針灸穴位刺激。
體位性低血壓:應取平臥位,頭低位。若不能恢復,應用去甲腎上腺素等使。受體興奮的升壓藥。要告知病人,在服藥期間,起床或站立時動作要緩和,出現頭昏、眼黑,立即坐下。不能用,腎上腺素,因為這時。a-受體被遏制,b-受體興奮,使血管擴張,血壓更低。
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處理,輕者用心得安10-20mg,3次/日。普魯卡因酰胺用于室性早搏,0、5g,3次/日。出現陣發性心動過速,及時停藥。酚噻嗪類藥引起的房性心動過速,用西地蘭0.4mg溶于25%葡萄糖液20ml內,緩慢靜注。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用利多卡因50~l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內,靜脈緩注。
心肌損害:密切觀察心電圖改變,必要時停藥,給予維生素B1、氯化鉀、能量合劑等。
(六)惡性癥狀群
1、主要表現
(1)出現表情淡漠、少動,緘默類似木僵,或出現興奮躁動。
(2)不明原因的發熱,連續12小時熱度在38℃以上,高熱時可伴譫妄錯亂。
(3)錐體外系癥狀,如肌強直、運動不能、震顫、吞咽困難、動眼危象等。
(4)自主神經癥狀,如顏面潮紅,心動過速、大汗淋漓、流涎、皮脂溢出、排尿困難及迅速的褥瘡等神經營養障礙。
(5)嚴重者有意識障礙、周圍循環衰竭、脫水和營養失調,不及時處理可致死亡。
2、處理措施
(1)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藥物。
(2)高熱時宜采取物理降溫,同時也可使解熱劑。
(3)補液先輸鹽類液體,后補糖類液體。
(4)適當使用抗震顫麻痹綜合征藥物,以改善錐體外系
(5)控制或預防感染。
(6)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改善應激功能。
(七)消化系統癥狀
1、主要表現
(1)胃腸道反應 口干、口渴、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上腹部飽脹感、腹瀉、便秘及腸麻痹等。多數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可以自行消失,若持續存在,應考慮其他疾病。
(2)可引起藥源性肝功能損害。
2、處理措施
(1)中毒性肝損害應立即停藥。經常查肝功能。過敏性肝損害可先減藥。
(2)應用肝樂、肝泰樂等解毒保肝藥物。
(3)補給葡萄糖、高蛋白飲食、維生素類。
(4)應用輔酶A及三磷酸腺苷及對癥處理。
(5)有明顯過敏或重癥肝炎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八)血液系統副反應
1、主要表現
(1)血小板減少癥 甲硫達嗪、三氟拉嗪等偶可引起變態反應性血小板減少癥,而引起皮膚、粘膜、胃腸道出血。檢查可見血小板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