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76年,2003年5月,縣委、縣政府為做大做強贛縣醫療衛生事業,根據城市發展需求,將原中醫院與縣人民醫院合并,組建成新的... [ 詳細 ]
自我護理與保健的理論依據
時間:2012-11-21 15:00來源:求醫網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來強烈,健康成為人類的第一需要。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自我護理和自我保健成為護理學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在美國護理活動發展成為一個專業的進程中,自我護理的應用保健需求的必然趨勢。
自理是一種有一定形式的、連續的、有意識的行為。自理活動是在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適,所進行的自我實踐活動中逐步學習到的,因而受文化、信仰、家庭、社會及風俗習慣的影響,每個人的年齡、發展狀態和健康狀況也能影響自理活動的能力。
美國護理學專家奧倫(Orem)的自我照顧理論認為護理是克服或預防自理缺陷發展的活動。在Orem自理能力缺陷時,社會給予他們幫助,因此自我照顧和幫助他人都是有價值的社會活動。護理是基于這兩種價值觀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服務。因此,護理人員應掌握對機體進行調整的技術及社會、人際間交往的技巧。
自理缺陷表現有兩種,一種是生理的自理缺陷,一種是自我護理心理缺陷。有的病人在自護中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由于疾病的挫折,使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打擊,使未喪失的自理能力表現為不能自理,于是他們尋求一種替代的方式來彌補這種能力的缺陷。這種過分的依賴,會給病人帶來不利的影響。另外,還有的病人生病后害怕孤獨而不愿進行自理活動,總想讓別人陪伴,久之將喪失自理能力。這些都是表現為心理上的障礙而導致自理缺陷。護士要針對其心理問題,進行正確引導,首先使病人正確認知自我護理與保健的意義,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改變被動地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信心,積極參加自我護理與保健工作,護士給予有關的自護知識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