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抗癲癇藥都有副作用,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對與不同的患者做到合理用藥,在讓藥物發揮最大藥效的同時,盡可能的降低期副作用。
1、抗癲癇藥物都有哪些種類?
可能很多癲癇患者對于抗癲癇藥物都有哪些還不是很清楚,下面介紹一下目前可用的抗癲癇藥物種類,
一、經典的抗癲癇藥物有6種,即苯巴比妥、苯妥英、撲米酮、卡馬西平、丙戊酸和乙琥胺。
這些藥物的特點是療效較好,價格低廉,但各種不良反應較多,而且有的是肝酶誘導劑,有的是肝酶遏制劑,與其他藥物合用時,可能出現藥物相互作用。
二、新型抗癲癇藥物。1993年,美國FDA陸續批準了一批新型抗癲癇藥物,包括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加巴噴丁、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這些藥物不良反應較少,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較少,逐漸作為優選藥物抗癲癇應用。
2、如何降低抗癲癇藥副作用
定期監測,要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就一定要嚴格控制用量。而要確定能控制癲癇發作的最小劑量,就必須定期監測血藥濃度、肝腎功能等指標,注意觀察異常現象的出現,以便及時停藥、調藥。
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抗癲癇病藥物不良反應而隨意減量或停藥。是否應減量或停藥,一定要征詢主治醫師的意見。如果隨意停藥或減量,導致病情復發,勢必要用更大的劑量才能控制病情,這就可能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引起不良后果。
在此,提醒患者和家屬:不同患者由于體質問題,對不同的抗癲癇的藥效和副作用都不一樣,大家不要自己去藥店買藥,要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科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