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過程中,經常會見到這樣令人痛心的場景:有一些脊柱側彎患兒的病史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但卻因家長的疏忽,而沒有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結果錯過了較好治療時機,讓孩子遺憾終生。
治療誤區
對于孩子脊柱發生的變化,很多家長會誤認為是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正?,F象,比如書包太重,或因個子高而不自覺地低頭;即使有些家長發現了孩子的異常,也錯誤地認為,這種側彎現象會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而自行矯正;還有另外一些患兒,自己發現了異常,卻因為怯懦而不敢告知父母。
結果,使原本可以通過及時治療而不至于為害過深的“側彎”,變成了困擾終生的“羅鍋”。而脊柱側彎一旦存在,就不會不治而愈,只會維持現狀或者加重。脊柱側彎可以通過推拿按摩和配戴矯形支具等方法獲得矯正,有些甚至可以痊愈——但這所有的治療,都是針對疾病結果的治療,而不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所以防治脊柱側彎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
早尋脊柱側彎的“蛛絲馬跡”
對于孩子,抓住脊柱側彎治療的黃金期,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但由于多數家長對脊柱側彎的知識了解甚少,所以在孩子脊柱側彎發生初期,家長往往未曾留心。但家長若能利用孩子洗澡等裸露身體的機會,對孩子的脊柱仔細觀察,就可能會發現一些脊柱側彎的
別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與其他許多疾病一樣,脊柱側彎也有一個治療的較好時間,一旦錯過這段時期,那么身體的畸形不但會越來越嚴重,還會使孩子的心理發生異常,出現自卑、自閉等消極情緒——孩子的生理疾病相對易于痊愈,但彌補心理缺陷卻相當棘手。因此,選擇恰當的治療時機,是獲得較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礎。
一般而言,,脊柱側彎矯正治療的較好年齡是10—20歲,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
女孩要選擇在月經初潮之后。這是因為,女孩的月經來潮之后,表明進入了生長發育的高峰期,此時彎度會有一個比較迅速的發展。在這個時期采取治療措施,會避免彎度的加重而失去矯正的較好時期。
20歲以后的脊柱側彎患者 一般來說,20歲以后人體已經停止發育,脊柱側彎的彎度一般不會有大的發展,但也有進一步發展的情況,尤其是在彎度大于40度的情況下,就有發展的可能。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大,彎曲的脊柱所承受的應力會使脊柱增生蛻變的發展加快,待出現椎管狹窄時再治療,矯正的復雜程度就會加大。但成年人的治療效果會較青少年要差一些。
較好治療脊柱彎曲方法——張氏組合療法
專家指出,對于脊柱彎曲嚴重的,一般地,超過45度以上的患者應采取張氏組合療法來治療,而對于輕度,45度以下的較好采用保守療法。張氏組合療法,綜合運用中醫醫學理念、經絡學概論和骨傷科生物力學原理,配合他所發明的治療儀器,獨創了一套組合療法。
一、推拿手法復位:可以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改善肌肉、神經、骨骼的營養,散瘀活血,剝離組織粘連,解肌痙攣??苫謴图∪?、肌腱、韌帶攣縮作用和還納復位及平衡腰背胸肋凹凸不平,同時也可調節植物神經紊亂和內分泌紊亂等。
以點、按、推、揉、矯正類等傳統推拿手法按摩脊柱兩側軟組織,主要針對豎脊肌、膀胱經第一、第二側線,脊柱凹側萎縮失去彈性的軟組織,點法主要對夾脊穴,肩井穴,腎腧穴,脾腧穴,肝腧穴,大柱穴,陽陵泉穴,承筋穴等進行點按,每個穴位持續點按2分鐘以上,以患者出現局部酸脹痛為宜。然后因人而異施以矯正類手法,確定上端椎和下端椎,讓彎曲度的頂端椎體向凹側移動,并與體表形成30度夾角向身體正中線施一瞬間爆發力,從而活動關節,控制旋轉,糾正錯位,矯正彎曲。
二、胸腰椎牽引與立牽:胸腰椎牽引能增加椎間隙,調整椎間隙不等寬問題,拉直脊柱,矯正脊柱彎曲,解除對神經根壓迫;增加胸腔、腹腔、盆腔容量,解除內臟或神經受壓情況。立牽可解除骨間肌、椎間韌帶、豎脊肌等攣縮、粘連,加大椎間隙,拉正椎體,矯正彎曲。特別是對于頸椎、胸椎有極好的效果。
經推拿治療后,以牽引皮帶固定牽引,牽引的固定點上端在乳房下,下端在骨盆處,讓患者俯臥位,根據患者情況給予適當的縱向牽引力及牽引時間,牽引時牽引皮帶緩緩的從乳房下向腋下移動,整個牽引過程時間控制在10秒左右,當牽引皮帶到達腋下后停止牽引,保持在牽引狀態30分鐘,從而擴大椎間隙,使彎曲的 椎體趨向中線靠近,或者在保持牽引的狀態下配合推拿,從頸部至腰部推豎脊肌至少20次,解除深層的肌肉結節,然后再從彎曲的頂椎位置給予橫向的推力,讓椎 體向健側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