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瘡是口腔粘膜糜爛、潰瘍之俗稱和口腔潰瘍的泛指,是常見的口腔粘膜病,幾乎人人都得過,只是輕重不同而已。
口瘡多見于女性,年齡不限,無季節性,好發于口唇內側、兩頰和舌粘膜。口瘡初起時在口腔粘膜上呈紅潤充血、灼痛,后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米粒或綠豆大的潰瘍,觸痛明顯;吃咸、辣、燙的飲食時疼痛加重。如口瘡常發或此起彼伏者,則稱復發性口瘡。如伴發細菌,病毒感染,則口瘡可護大到黃豆大小,病程延長,患者痛苦倍增。
口瘡的病因目前雖尚不清楚,但大致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免疫功能異常。如細胞免疫缺陷,易引起病毒,霉菌感染;丙種球蛋白缺乏時,易發生感染性口瘡。
②口腔的自身免疫病。如米枯力茲病、干燥癥、白塞氏病等常出現口腔粘膜潰瘍。
④心理、社會因素。如精神緊張、睡眠不足、情緒波動,家庭突變等均可誘發口瘡。
⑤遺傳因素及內分泌失調。如婦女在月經期前后口瘡復發頻繁。
⑥營養缺乏因素。如缺鐵、鋅、銅和維生素B2、B12、葉酸者易發口瘡。
口瘡的治療:
1、治療時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注意避免辛辣、過咸、過熱、過硬食物的刺激。
2、局部處理:主要是消炎、止痛,促進口瘡之愈合。常用的含漱劑有復方硼酸液,0.02%的洗必鈦液和口泰等含漱液;口瘡面可涂2.5%金霉甘油,或噴西瓜霜或口腔炎噴霧劑;還可貼甲硝唑粘附片;或用皮質激素局部封閉。
在此,專家提醒您,對于口瘡癥狀較輕的患者來說,常規的治療治療效果明顯,但是如果您的口瘡癥狀比較嚴重,那么,常規的治療方法也只是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而不能從根本上治愈。醫學研究發現,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醫中藥與物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而TGP-四步免疫平衡療法經過數十年臨床診治,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認可。在國內外治療口腔黏膜疾病領域得到各個衛生部門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