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身體質量以及體制健康關系到自身將來工作以及國家的發展。大學生活本應該是大多數人在學校里和同學們一起快樂地讀書以及生活,可是現在大學生由于一些心理問題而導致的社會問題屢見不鮮。那么,什么原因導致的大學生抑郁癥呢?
1、冷漠的社會文化氛圍現在打造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影響確實惡劣。一個是“貴族文化”氛圍,這些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悲觀的心理。第二是冷漠生命的文化氛圍,很容易讓人產生對生命的淡化。第三個是奢侈的文化氛圍,講究吃穿成為人們的時尚,這種時尚的結果是導致人心靈的空虛,從而導致大學生抑郁癥的出現。
2、固步自封的大學教育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革新的速度,大學生要適應社會,適應將來,就必須要求大學教師們認真的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實際之間的關系,尋找到他們將來融入社會的切入點,這是思想教育的關鍵,但是,這樣的工作,我們大學教育做了多少呢?擴招、擴招!生源擴招了,你們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擴招了嗎?殊不知,這些最容易誘發大學生抑郁癥了。
3、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只抓學習的同時,社會各方面卻忽略了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因而許多大學生表現出社會經驗不足、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點,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導致大學生抑郁癥的出現。
4、不完善的大學生就業制度現在的就業市場實在混亂,對大學生就業缺乏統一的保護規范,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請大學生的,我們還經常看到出一些詭異的**題來考驗我們大學生的,甚至還出現了**單位問人家有沒有對象的新聞,這些招工方式簡直是歧視。大學生抑郁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未來失去信心的表現,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們現在的就業市場混亂有很大關系。
5、就讀時的經濟壓力雖然現在有獎學金,助學基金,援學貸款等很多,但真正能獲得幫助到的大學生還是少數的。沒錢讀書是受罪,大學生抑郁癥就很容易出現,社會也應負上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于大學生抑郁癥來說,還有一種情況也容易導致抑郁,那就是情感問題,大學階段是性心理發育的關鍵的時期,很多大學生容易在愛情的挫敗感下產生心理苦悶,最終導致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