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據相關數據表明,因生活方式、環境發生改變,目前正處于學齡期的兒童抽動癥的發病率已經從10年前的3%上升至5%。由于抽動癥在兒童中屬于非常常見的行為障礙,很多家長對抽動癥都存在認識的誤區,導致疾病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我院的專家提醒:發現孩子出現抽動癥的癥狀,及時有效治療是非常關鍵的。
警惕:兒童抽動癥的認識誤區要避免
誤區一、“聰明、活動不多的孩子不會患抽動癥。”抽動癥兒童在臨床上表現差別很大,有的孩子并不是非常好動,主要是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這種兒童在課堂上遵守紀律,但實際上心不在焉,經常 “走神”。在做作業、考試時也經常丟三落四,出錯率一般比較高。抽動癥患兒也一樣,除了面部抽動易被家長發現外,有些部位抽動被衣服遮擋,家長就不容易發現。
誤區二、“抽動癥不是病,成年自會消失。”研究表明,大約有40%-50%的多動癥、抽動癥兒童在成年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使得他們在受教育、就業、人際交往及婚戀方面出現困難,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誤區三、“治療抽動癥只吃藥就可以。”專家對此回應說,因為抽動癥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所以需要進行綜合的治療。
專家提示:在生活中,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以上治療誤區,如果孩子出現了抽動癥的傾向,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確診,以免延誤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