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腦部的一種慢性疾病,其特點是大腦神經元反復發作性異常放電引起的相應的突發性和一過性腦功能障礙,此病發作短暫且有自限性,臨床上可以出現多種表現,運動異常、感覺異常、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病情較重,常伴有意識障礙的情況。
據調查,我國的癲癇病每年發病率約為35人/10萬人口,大部分發病起源于兒童時期,因此做好早期的防治工作很重要。
病因
1、 腦內結構異常 腦內先天性或者后天性損傷可以產生異常放電病灶,常見的有腦血管畸形,染色體疾病,以及先天性腦發育障礙腫瘤等,均可致病。
2、 遺產因素 主要包括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染色體遺傳等,其中單基因遺傳較多見
3、 誘發因素 許多體內外有害因素均可誘發癲癇的發生,饑餓,疲勞,睡眠不足,缺氧,預防接種均可誘發此病。
臨床表現
1、 局灶性發作
表現為面部,頸部四肢某部分強直或者陣攣性抽動,頭眼持續性同向偏斜的旋轉性發作,部分患者可以頭疼,胸部不適的先兆,一般持續時間不長
2、 全身性發作
主要是分為兩期,起初為全身骨骼肌強直性收縮伴有意識喪失,呼吸暫停和發紺,緊接著會出現全身反復,短促的猛烈屈曲型抽動,此期為陣攣期。常伴有頭疼,嗜睡,疲乏無力的現象。嚴重者可以出現角弓反張,伸頸,頭仰起,甚至出現碰傷,舌咬傷。
治療
早期合理的治療,能是大部分患兒得到完全或者基本控制,多數患兒不再復發,家長要樹立信心,癲癇是可防可治的。
藥物治療是當前治療癲癇病的主要手段,早期規范治療成功率較高,常用的藥物有丙戊酸,氯硝西泮,屬于廣譜抗癲癇藥。可以針對大部分病癥。大部分患者使用一種抗癲癇藥物即可,出現耐藥性時可以聯合用藥。
用藥劑量要個體化,從小劑量開始,依據療效調整使用的藥量。
停藥指征:一般應在服藥后完全不發作2-4年,又經過3-6個月逐漸減量,才可以停藥。
手術治療
對于有明顯腦內病灶的難治性癲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近年來手術治療的病例有增多的趨勢。
預防
對于有癲癇病的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接觸誘發因素,預防感冒,缺氧,預防身體炎癥,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