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第一醫院創建于1913年,是浙江省最早創立的一家公立醫院。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醫院已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 詳細 ]
出停診公告更多>
自5月1日起,醫院作息時間作如下調整:上午7:30——11:30 下午14:00——17:00 窗口掛號時間調整為:上午6:30——11:15 下午12:00——16:45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心理護士進駐寧波市第一醫院
時間:2012-10-25 14:57來源:求醫網
在病人的治療、康復過程中,不少醫生發現,心理因素所發揮的積極影響,是其他醫學治療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在香港、臺灣等一些醫院,**者對患者進行心理撫慰是很普遍的事,但在內地卻很少見。
3月12日,寧波市第一醫院“健康使者”正式上崗,醫院單獨一名心理專業護士朱愛珍說,幾乎所有的住院病人都需要心理咨詢和撫慰,但這類專職護理人員在醫院卻不多。
下一步,這些“健康使者”們可能在培訓后,對患者進行心理撫慰。
年輕的重病患者最容易產生極端情緒
鄞州區人民醫院血液科醫生辦公室的馬醫生給記者講述了一位病人的故事。
陳先生,26歲,外地人,有穩定的事業,正與女友熱戀時,突然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經過一年的住院治療,陳先生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病情卻不見任何起色。
女友來醫院看望的次數越來越少,陳先生從開始的信心十足逐漸變得郁郁寡歡。每天躺在床上,悶聲不響,連醫生問話也不搭理。
有一天,陳先生突然對馬醫生說:“上天太不公道,我想出去殺人。”
“年輕患者,一旦患上難以醫治的重病,多數人會產生焦慮情緒。”馬醫生說,因為性格差異,患者焦慮的表現也各有不同,有些容易動怒,有些沉默不語,有些甚至會產生自殺念頭。
對于這類患者,馬醫生說醫生能做的就是盡力而為,除了鼓勵,做不了更多。
三類病人需要心理疏導
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季蘊根據多年臨床觀察,分析出三類病人很需要心理干預。
第一類:生理性疾病患者。有胸悶、氣急、頭暈、頭疼等癥狀,由于不知道是心理疾病,患者會到心內科、神經內科等部門就診。
第二類:慢性病患者合并焦慮抑郁情緒。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心理疾病,比較典型的是癌癥晚期患者、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第三類: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因素引發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如一些高血壓患者,因為情緒受刺激,導致血壓時高時低,始終控制不好,晚上又睡不好覺,病情因此更加反復。
“遇到類似典型病人,臨床醫生會邀請我們一同會診,”季蘊辛說,第一和第三類病人,她遇到過好幾個,服用了抗焦慮癥和抑郁癥的藥物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心理護理人員供不應求
朱愛珍是寧波市第一醫院的心理專業護士,也是醫院單獨一位給住院病人提供心理咨詢的護士。她告訴記者,據她了解,目前寧波配備心理專業護士的醫院只有第一醫院一家。
做心理專業護士已經有一年多時間,朱愛珍每周有三天半時間給住院病人做心理疏導,由于患者傾訴的內容帶有很大的創傷情緒,一天下來,與之談話的病人不會超過10個。如果遇到傾訴欲望強的患者,話匣子一開,治療時間往往很難控制。
“幾乎每個住院病人在心理上都會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提供心理疏導,對患者的病情康復非常必要。但目前看來,心理護理人手嚴重不足。”朱愛珍說。
她希望,在醫院心理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能有更多的熱心人士來關注病人心理,參與到給他們提供免費心理咨詢的公益事業中來。
寧波市第一醫院計劃對一些“健康使者”進行培訓,給患者提供心理撫慰服務。
這項工作急需引起政府部門重視
病人需要專業心理護理人員安撫,對于這點,醫生們普遍認為非常有必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政府部門給醫院的經費總體不足,超出部門只能由醫院自己承擔。住院病人的護理費十幾天才100多元,光這些費用,無法養活一名護理人員。僅靠一己之力,醫院很難大面積配置心理護理人員。
對病人來說,心理護理還是新鮮事物,受傳統觀念影響,一些患者即使有需要,也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詢。開展病人的心理護理工作,很難向病人收費,真要收,也收不高。
因此,這項工作急需引起政府部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