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建于1959年,是蘇州大學與揚州大學的教學醫院,是徐州醫學院傳染病專業碩士點。醫院占地面積約2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 ... [ 詳細 ]

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 【類型】三級乙等 / 專科醫院
- 【電話】0512-65180326
- 【網址】www.szwy.cn
- 【地址】蘇州西二路2號,位于人民橋附近,南門泰華商場西側100米,盤門景區以東50米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衛生事業鑄輝煌
時間:2012-10-25 20:46來源:求醫網
今年正月,上望街道九二村的百歲老人潘時錫,在100多位子孫簇擁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伴隨著撤縣建市的東風,20年來,瑞安衛生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如今的瑞安,百歲老人已不是什么稀奇事,70歲以上老人更是比比皆是。
據了解,2006年,我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25歲;孕產婦死亡率為10.32/10萬,比1987年降低了17.78個十萬分點;5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為5.16%。,比1987年降低了16.98個千分點。這些指標均已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這些數據彰顯的正是20年來瑞安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輝煌成就。
衛生服務規模
不斷擴大
回憶起20年前的情況,今年59歲的錢學興(塘下中心醫院醫生)十分感慨,“那時候,我們醫院CT沒有、B超沒有……塘下患者做個CT要去溫州,而且還要排長隊。現在,我們這所鄉鎮醫院該有的設備全都有了。20年間,衛生事業的發展簡直是翻天覆地。”
據了解,20 年來,我市新增醫療衛生機構230家,達到679家;新增衛生技術人員近1600人,達到400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385人,執業護士1142 人。目前,全市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達2.08人,每千人注冊護士數0.99人,每千人床位數達1.99張。
市人民醫院是我市醫療行業的龍頭。1999 年,該院被評為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2004年9月,投資2.32億元、硬件設施處于全省優秀水平的該院新住院大樓竣工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全市人民的就醫環境。與此同時,投資9000多萬元的市中醫院安陽新院,主體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將于2009年投入使用;投資5000多萬元的市公共衛生大樓預計年內也可投入使用。
就醫方便了,患者們希望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希望醫生手到病除,早日脫離疾病折磨。據了解,20 年間,我市醫學人才培養和引進、醫院科研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全市現有醫學博士1名,醫學碩士35名、高級衛生技術人員172名。市人民醫院燒傷科被中華醫學會授予“中華燒傷事業突出貢獻獎”。該院的骨科、介入科和市中醫院中醫骨傷科被評為溫州市醫學重點學科;市人民醫院的婦產科、神經病學、呼吸內科被評為溫州市重點專科。與此同時,具有悠久傳統的瑞安中醫事業也不斷邁上新臺階,2005年,我市榮獲國內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稱號。
公共衛生體系
不斷健全
我市地處海濱,為臺風多發地區,臺風過后易爆發流行性疾病。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對于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尤顯重要。
據了解,20年間,我市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不斷完善,制定出臺了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三大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控制了1994年和2005年霍亂暴發疫情;并積極開展了非典、人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
實行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體系改革。2000 年成立市衛生監督所和市疾控中心;2004年,在全市各鄉鎮(街道)建立50家預防保健站(分站);2005年,撤消全市8個片區衛生管理所,成立市區、塘下、莘塍、陶山、仙降、馬嶼6個片區衛生監督所,形成了城鄉一體的衛生監督執法體系,極大地提高了衛生監督覆蓋率。
疾病監測能力不斷增強。全市鄉鎮衛生院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現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2006年,全市法定傳染病報告總發病率250.67/10萬,比20年前下降了86.89個十萬分點。
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顯進展。開展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工作,美沙酮社區維持治療門診部于2006年7月正式開診;結核病、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建立了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的防疫體系。
婦幼保健工作水平不斷提升。1995年成立市婦幼保健院,2006年全市孕產婦建卡率99.42%,系管率95.74 %,產后訪視率98.39%;全市兒童五苗接種覆蓋率由1987年的59.4%上升到2006年的98.52%。
醫療救治能力顯著提升。建立了反應快速、設施先進、技術雄厚的市120急救中心。與此同時,健康教育不斷深入,全市鄉鎮、機關健康教育網絡覆蓋率達100%。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1998 年,我市獲得“浙江省衛生城市”榮譽稱號。2002年,市衛生局獲得“國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6年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 90.72%,有效地改善了農村衛生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據統計,歷年來,累計有4個鄉鎮被評為溫州市衛生城鎮,7個鄉鎮被評為市級衛生城鎮,175個單位和62個村獲得衛生單位、衛生村稱號。
衛生體制改革
加快推進
衛生體制機制改革是關乎衛生事業發展的大事,近年來,衛生系統大膽嘗試,加大改革力度,取得了豐碩成果。
理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2006年,全市52家鄉鎮衛生院人事、財務上劃市衛生局管理。同時,充分發揮非公有經濟在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的作用,積極探索托管、股份合作等多形式的辦院模式,對市二醫實行托管經營,對3家鄉鎮衛生院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革。
積極轉變服務模式,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全市已有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5家衛生服務站通過驗收,并在溫州地區率先實行一體化管理。堅持衛生扶貧,積極開展下鄉巡回醫療和義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對城區醫院“中晉高”醫師實行到農村衛生機構掛職制度,幫助農村衛生院開展診療活動。
同時,全市各醫療單位紛紛引入競爭機制,普遍實行院長負責制和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制,探索推行評聘分離、崗位工資改革,增強了經營運行活力。
合作醫療制度
逐步完善
讓廣大農村群眾看得起病,一直是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的問題。2004年,我市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至2006年底,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69.8萬,占全市農業人口的74.02%。
據統計,從2004 年7月至2007年5月底,全市已有10萬多人次的參合群眾得到住院、門診費用補償,總額達4182多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據統計,幾年來,衛生系統已為參合群眾提供免費體檢18萬多人次,檢出各種疾病患者7萬多人次,占總體檢人數的43.9%,為保證參合群眾身體健康,遠離疾病做出了貢獻。與此同時,2006年11月份以來,已在全市城鄉全面推開3大類12項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使廣大人民群眾免費享有基本衛生服務和基本衛生安全保障,重點人群享有重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