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籌建于1952年,1953年1月11日正式開診,其前身系西開天主教堂教會育嬰醫院,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建院之初,醫院...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 > 醫院動態 > 交流溝通也是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精神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交流溝通也是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精神
時間:2012-10-25 14:35來源:求醫網
一起起惡性的醫患沖突事件,讓許多人無法喘過氣來。輿論一片唏噓。罵行兇者喪心病狂者有之,盼醫生有尊嚴地活著者有之,憂未來病無所醫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聲,讓行醫者更添痛楚,身心受傷。盡管國家大力提倡醫患和諧,但醫患關系緊張的憂慮依然揮之難去。“醫者父母心”,國內傳統曾最受人尊敬、并與人倫**父母相提并論的職業,屢屢因沖突事件受傷,令人深思。
其實,醫務工作者的道德水準絕不會低于社會平均水平,相反大多數都是醫者仁心。對13億人而言,這是接觸最多、依賴最深、受益最大的職業之一。絕大多數醫生護士,都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支撐著13億人的健康大業,為了治病救人。我們許多人都是在“白加黑”地工作,承受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壓力,以及被一些無良同行潑向這個行業的污泥濁水,甚至還得挨上雖然個別、卻令人痛心的無妄之刀,承受直接傷害。
然而,在對我們這個行業所不了解而故作內行的媒體朋友的“曝光”之下,患者對于醫生開出的各種處方用藥檢查,都總不免作出戒備、以疑惑之心看待。許多醫療糾紛表面上看是患者對就診醫生的不滿與不信任,但實際上已超出對具體醫療人員本身,他們是對醫療行業、相關政策、甚至整個社會的不信任。
不信任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歷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卻恰恰是源自對事物缺乏認知的一種自我保護本能。一個人處在對外界未知的境地必定處處神經敏感,掉進猜疑的陷阱。歸根結底,缺乏溝通才是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
而醫療恰恰是一門醫患合作的科學,如果醫患之間不信任,保障健康只能是奢談。古語說:“醫者不可不仁慈,不仁慈則招非。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則招禍。”可以說,醫生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取得患者的信任,幫助患者,關懷患者,才造就出這種特殊的醫患合作關系。
醫生與患者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不僅使雙方心情愉快,還能夠使治療過程更加順利。其實,醫生留給患者的第一印象對雙方關系發展至關重要。錯過這一機會,醫生恐怕難以再次贏得患者好感。在第一次見面時大多數患者都希望醫生能夠主動與他們握手,稱呼他們的名字,并自我介紹。
但令人遺憾的是,通常情況下都無法如愿。因為許多時候,對于醫患間的溝通,許多醫務工作者都簡單的理解為知情同意。第一次溝通,往往是以知情同意告知開始的,許多患者對于疾病本身缺乏了解,又突然間接觸到諸項風險,往往在讓將要開始治療的患者產生揮之不去的恐懼感的同時,掉入到猜疑的陷阱,產生對醫生的抵觸情緒,再難溝通。因此,怎樣完好的進行溝通,才是醫務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難題。
醫務人員的職敬業精神要求醫護人員做到對患者熱忱,對工作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其實,容易為我們所忽視的,是醫患之間的交流溝通,恰恰是這一點點的交流與溝通,左右著脆弱的醫患關系。
醫生和患者,本該是同一戰壕的戰友,攜手迎擊共同的敵人——疾病。處于對立的兩極,只會兩敗俱傷。如何交流溝通,建立和諧的醫療關系,這恐怕才是讓醫患再不相向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