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1997年被省衛生部評審為三級乙等醫院。醫院創建于1906年... [ 詳細 ]
邵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時間:2012-10-26 17:06來源:求醫網
本中心是邵陽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額財政撥款的純公益性正處級事業單位。是一個綜合實力強、運作有序,集疾病預防與控制、衛生監測與評價、健康教育與促進、科研培訓與指導為一體的專業機構;同時也是全市各縣(市、區)疾控中心、皮膚病防治所的服務領導和指導機構。本中心經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置“邵陽市公共衛生檢驗檢測中心”;同時設置了結核病防治所、結核病控制項目辦公室,職業病防治所、艾滋病防治項目辦公室、艾滋病檢測確認實驗室等重要機構。
歷史沿革:現在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系原有的邵陽地區衛生防疫站、邵陽地區職業病防治所、邵陽地區衛生宣傳站和原邵陽市衛生防疫站、邵陽市職業病防治所、邵陽市結核病防治所六個單位合并而成。1950年5月,邵陽縣成立防疫委員會,1952年7月改為邵陽專署衛生工作隊,1958年被撤銷,1962年9月23日成立邵陽專署衛生防疫站;1971年更名為邵陽地區衛生防本疫站;1984年5月從中剝離出職業衛生一塊成立了邵陽地區職業病防治所。原邵陽市衛生防疫站成立于1953年,1957年與市環衛處、市婦保所合并統稱邵陽市衛生防疫站。其后經歷過幾次分合、更名。1986年9月地市合并,原邵陽地區衛生防疫站和市衛生防疫站及地區衛生宣傳站合并統稱邵陽市衛生防疫站。原地區衛生防疫站和市衛生防疫站剝離出的地區職防所和市職防所也在此時合并統稱為“邵陽市職防所”。1992年,地、市兩家已合并的職防所再并入邵陽市衛生防疫站,與此同時原市結核病防治所也并入市衛生防疫站,此時的邵陽市衛生防疫站已包括了原來的6個單位,對外四塊牌子[即:市衛生防疫站、市職業病防治所、市結核病防治所(1980年成立)、市健康教育所]對內一套人馬。1997年,邵陽市衛生防疫站升格為正團級事業單位。
根據市編發[2002]52號文件《關于撤銷邵陽市衛生防疫站組建邵陽市衛生監督所和邵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批復》。2004年5月,市衛生防疫站正式剝離出衛生監督執法一塊組建邵陽市衛生監督所(副團級),并分流出40名職工進入市衛監所,原邵陽市衛生防疫站更名為“邵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于2005年4月全面完成人事制度改革;邵陽市編委核定本中心設置11個職能科室;中心內設15個服務科室。
基本情況:至2007年7月底,全中心有在職職工223人。其中有研究生3名,中專以上專業技術人員188人,工人35人;在專業人員中,副教授及以上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85人;其余為初級及新畢業分配尚未聘職稱人員。
本中心現分西湖路、沙井頭、南沙子坡雙擁路三處辦公(分別占地2.3畝、7.5畝、16.8畝),辦公用房總建筑面積13400平方米(其中西湖路1960平米、沙井頭2910平米、南沙子坡雙擁路8530平米),有大小車輛8臺,電冰箱30余臺,普通和低溫冷凍(藏)柜11臺,貯存疫苗的大型冷庫5座,擁有大中型檢驗、檢測、監護、診療設備300多臺件。2005年政府投入6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00萬)的日元貸款用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購買各種中大型儀器設備已陸續到位,2007年,衛生部擬再投入100萬元用于重點實驗室建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現有的人員、技術、設備等硬、軟件可基本滿足邵陽市區域范圍內各種常見傳染病、流行病(如艾滋病、結核病、乙腦、流腦、“五苗” 針對的7種疾病、狂犬病、非典、人禽流感等)、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蟲病等的流行病學調查及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基本滿足有害有毒因素作業場所檢驗、檢測及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環境預評價及控制效果評價、健康監護、職業病診斷、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及評價等工作的需要;可滿足常見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
主要職能和職責
1、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預防和控制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建立應急反應體系,處理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按照國務院《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實施國家計劃免疫,對全市適齡兒童按免疫程序接種一類疫苗,對全市計劃免疫工作進行規范化管理督導和技術指導,開展疫苗免疫效果的監測和評價以及接種率調查及免疫水平監測。
3、按照2006年國務院頒發的《艾滋病防治條例》及相關法規和技術規范,負責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開展艾滋病教育,推廣安全套、美沙酮戒毒、**人員針具交換、自愿咨詢檢測等項目,干預高危行為,實施“四免一關懷”政策等,落實全市艾滋病防治規劃,控制艾滋病。
4、按照國家和我市結核病防治規劃要求,做好各項具體工作,實現規劃目標,控制結核病的傳播和流行。
5、按照《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和技術規范,建立公共衛生監測系統。對影響人群生活、學習、工作等生活質量的危險因素,進行營養食品、勞動、環境、放射、學校衛生等公共衛生學監測;對寄生蟲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公害病、地方病、食源性疾病、學生精神衛生、口腔衛生、傷害、中毒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分布規律進行監測,并制訂預防控制對策。
6、建立和健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包括一個大疫情報告和四個專報系統),負責全市疾病及死亡信息收集、報告、分析的預測預報,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科學依據,為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制訂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7、發生災害時,承擔防疫、消毒、防病健教及災民心理疏導,防止災后疫病流行。
8、實施全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提高全市居民健康知識水平和防病意識,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9、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塵肺防治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管理辦法》、《建設項目職業危害管理辦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授權,開展勞動衛生工作,承擔職業病診斷和鑒定;對作業場所有毒有有害因素監測及危害評估,并制訂控制措施;對有毒有害因素接觸人員進行健康監護;調查、處理職業危害和放射事故。
10、承擔各種衛生監測和評價工作。如食品、飲食,涉水產品及健康相關產品的檢驗檢測和衛生學評價;醫療消毒、公共場所的衛生監測和評價;室內空氣質量的監測與評價;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體檢;“四害”密度監測;為病媒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11、負責全市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技術指導,為公眾飲水安全提供科學的監測數據,為有關部門做好飲用水開發利用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2、承擔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工作相關的科學調查、研究。
13、開展與疾病控制有關的各種技術服務,建立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為有關部門、單位或個人提供真實、優秀、公正、可靠的檢驗檢測報告。
14、對下級疾控中心進行服務培訓,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支持;對下級疾控機構的疾控服務工作進行年度整體考評表彰或對單項工作進行專題考評表彰。
15、承擔市衛生局、市人民政府授權或交付的其他工作。
幾十年來,在上級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服務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全體衛生防病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我市先后消滅了天花、鼠疫、血絲蟲病;基本消除地甲病、麻風病,瘧疾;連續十五年無“脊灰”病例。傳染病發病率由50年代的2980/10萬下降到現在的160/10萬,我市人均期望壽命由解放初期的36歲提高到現在的71.2歲,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本中心為保障人民健康,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心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健康為宗旨,謁誠為全市人民的健康服務。滿足有害有毒因素作業場所檢驗、檢測及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環境預評價及控制效果評價、健康監護、職業病診斷、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及評價等工作的需要;可滿足常見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
聯系方式:
地 址:邵陽市南沙子坡雙擁路
郵 編:422000
電 話:0739-5324681 5329512
傳 真:0739-532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