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1997年被省衛生部評審為三級乙等醫院。醫院創建于1906年... [ 詳細 ]
邵陽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讓病人體會到更貼心的服務
時間:2013-03-01 10:24來源:求醫網
走進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大門口,急診科的護士正在為一名被刀多處砍傷的患者處理傷口,不久,又進來了一名得感冒的患者和喊著頭疼的小女孩。急診科里總是忙碌的身影。
先進的儀器設備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因此,急診科的工作可以說是醫院總體工作的縮影,直接反映了醫院的急救醫療技術水平、護理工作質量和人員素質水平。所以被喻為現代醫學的標志和人類生命健康的守護神。
據急診科曾印月主任介紹,該科是以接診、處置和搶救危急重癥患者為主要職能的科室。作為“120”急救系統的首批定點單位,它擔負著內、外(特別是創傷) 婦、兒等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疑難患者的緊急處理和維系傷病員生命的重任。整個科室現在有21個醫生,42個護士。座落在門診旁的2層樓設有搶救室、 ICU、急診綜合病房,在邵陽市內該院急診科的框架較好,規模最大,結構最合理的。以安全為保障,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努力讓群眾放心滿意。
近年來,該科硬件設施和急救功能不斷完善。急救科目前擁有多臺搶救設備:如心肺復蘇機、除顫起搏監護儀、多功能高級呼吸機,小型便攜式呼吸機、多參數監護儀、電動洗胃機、心電圖機、電動吸引器、床邊攝片機等。
除設有專科診室、搶救室、治療室、清創手術室外,該科室目前還設有急診觀察病房、急診病區和急診ICU。并按國際基層體系最倡導的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和院內重癥三塊。為了能更加及時的搶救病人,急診科現有5臺救護車,并配備了專職司機、醫務人員護士分工責任到人。據了解該科室的設備在市內比較優秀每個床的設備費用在70-80萬,都是獨立的搶救單位,以中央工作站的形式保證這些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硬件功能的改善帶來了急診范圍的擴大和急診量的增加。目前該科每年急診量30000人左右,每日200-300人次,搶救成功率在95%以上,ICU搶救成功率在90%以上。
過硬的技術技能
急診危重癥的病譜廣、死亡風險大,為了最大限度滿足地群眾的急診需求,該院不斷加強急診科的特色建設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目前該科已擁有一支臨床經驗豐富、政治素質過硬、人才梯隊合理的急救隊伍。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6人,并每年安排1-2人到其他的大醫院進修,同時邀請國內外專家來院講學。與此同時,該科建立專科綠色通道,強化急診時間觀念,狠抓急救技能訓練。為適應現代急救醫學的發展,急診醫護人員在掌握急診專業救治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進一步熟悉掌握相關專科的救治知識。技能的擴展與知識的更新,不僅提高了搶救成功率、生存率,降低了傷員病死率,同時也為危重癥患者進一步治療、降低遠期并發癥,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祥區市民陳漢毛一天突發昏迷,被家人送到市內內的一家醫院,幾天后沒見好轉又送到湘雅醫院重癥室,治療了20多天花費了近20萬元,當時確定為無法救治。后家人仍然無奈之下又轉回邵陽,送到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一天后,就發現有救治的希望 ,后轉到重癥監護室搶救了26天之后便清醒過來,在神經內科住了一個月后,生活就能完全自理了。
精神分裂癥患者甘玲玲是邵陽一個國營單位是職工,一天一次性吃了抗精神病藥氯氮平300片,而這種藥物普通的病人吃20-30片即可致死。被送到急診科后搶救了3天,后又轉到重癥室進行血液凈化治療、呼吸支持治療治療38天轉危為安。
據了解該科除了日常的急診工作外還要承擔邵陽的突發公衛事件和群體事件的救治,因此多次獲得了市領導的多次好評。
讓病人體會到貼心的服務
老百姓到醫院看病,最頭痛的莫過于“看病難”。記者走進急診科看到這里環境優美,處處有溫馨標識、提示,工作人員親切微笑服務。病房里電視、空調、衛生間、中央供氧及呼叫系統等設備齊全。說到責任與使命,曾主任告訴記者:院里的領導聘請國內有名的禮儀專家對全院的護士進行服務方面的培訓,并在全院開展 “優質護理單元”的活動,急診科相對其他的科室更具有特殊性,所以對護理有更多的要求,爭取為病友提供更好的服務。“在這里看病,不僅放心,醫護人員的服務還讓我感到很貼心!”在病房里,記者經常會聽到患者及家屬這樣的評價,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