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原烏魯木齊鐵路中心醫院)成立于1937年,至今具有75年的輝煌歷史。其前身為“鎮江鐵路醫院”,1958年以“蘭州...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 醫院動態 > 75年大醫精誠寫傳奇—寫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暨第五臨床醫學院建院75周年之際
75年大醫精誠寫傳奇—寫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暨第五臨床醫學院建院75周年之際
時間:2012-10-29 20:51來源:求醫網
從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一路走來,2012年10月12日,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迎來了她的75華誕。這在新疆醫學界堪稱奇跡。
從“劃著火柴點油燈,點著油燈找電燈”,全院職工僅有16人,開放病床12張,到如今現代化的三級甲等醫院,2011年全年門診量58.31萬人次,出院病人2.76萬人次;
從專業人才的缺乏,到如今博士導師、碩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自治區優秀專家等等的人才濟濟;
從最初醫療手段的有限,到如今大規模、成批次引進新技術、新器械,一個個相關疑難雜癥治療的禁區被突破,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得以延續……
這些日漸多元的豐富色彩,都閃耀著動人的光芒。這些色彩聚集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與生命同行的壯美畫卷。
75年來,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漸漸壯大。逐漸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臨床三級學科,有些學科進入區內同行先進序列;
75年來,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秉承“仁愛、博學、敬業、創新”的院訓,尊重人性、尊重生命。
75年來,五附院人形成了一種可貴的精神:突出特色,重視人才,崇尚人文,遵循科學。
今天,我們隆重紀念建院75周年,就是要重溫院訓和精神,珍惜這種經驗,把贊美留給過去,用科學發展觀引導未來。
今天,我們隆重紀念建院75周年,并非是為了過去的榮譽和成績而沾沾自喜,而是為了弘揚“愛國愛疆、團結奉獻、勤勞互助、開放進取”的新疆精神,更是為了弘揚一種更崇高的信念:為新疆各族兒女的身心健康盡全部的力量。
傳奇歷史,躋身新疆名院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始建于1937年。這是一家充滿了傳奇歷史的醫院。
這一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圣約翰大學高材生溫干臣帶領一批熱血青年,籌建了這所簡陋的醫院,并親任院長。
隨著國內的鐵路建設,醫院輾轉大半個國內,從鎮江、柳州、成都、天水、蘭州、哈密,最后到達烏魯木齊,七次遷址,九次更名。“1993年,醫院成為新疆首家獲批的自治區級三級甲等醫院;2004年,整建制移交新疆醫科大學,更名為‘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暨第五臨床醫學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魏星敏說,“醫院伴隨著新國內的成長而壯大,為我國鐵路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建院75年來,五附院人始終遵循“突出特色,重視人才,崇尚人文,遵循科學”的辦院方針,相繼涌現出了一大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護人才。
而醫院的特色專科建設,更是在業界聲名顯赫。
心血管內科創建于上世紀60年代,是以收治心腦血管病為主,集醫療、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心血管專業科室。曾被鐵道部列為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內分泌科成立于1999年,是自治區成立較早的內分泌專科之一;骨科是原鐵道部重點專科,在脊柱外科、創傷外科、骨關節外科等領域內具有較高的診斷及治療水平。
“五附院始終以精湛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和優質的服務,躋身于新疆名院之列,不僅為新疆鐵路事業的發展,也為新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貢獻了力量。”魏星敏自豪地說。
勵精圖治,醫院面貌大變樣
2004年,對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暨第五臨床醫學院來說,是不同凡響的一年。
這一年的6月,隨著國內鐵路企業主輔分離,醫院整建制移交新疆醫科大學,成為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暨第五臨床醫學院,揭開了醫院發展的新篇章。“國內鐵路企業主輔分離之前,烏魯木齊鐵路局給了醫院很大支持,這為醫院的平穩移交以及日后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新醫大五附院院長張晨說,“醫院整建制移交新疆醫科大學后,又得到了大學黨委的大力支持,這更為醫院今后的發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從企業醫院華麗變身的同時,醫院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為此,院領導班子在狠抓思想觀念轉變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和本院特點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近些年來,相繼建立并推行了綜合目標考核管理機制,完成了干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和不斷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從而為醫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施“科教興院、人才強院”成為醫院打造核心競爭力、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靠著“執著、認真、務實、專業”的精神,新醫大五附院的發展步伐逐步加快。
尤其是近五年來,在醫院黨委一班人的領導下,醫院上下勵精圖治,一心一意謀發展,醫院走上了規范、高效、有序發展的健康道路,醫院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五年來,醫院的科研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醫院承擔了多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和新疆醫科大學科研項目,2010年首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012年獲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6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廳局級科研課題和14項新疆醫科大學科創基金立項,科研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醫院還依托新疆醫科大學這一平臺,先后與美國、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國家的醫療代表團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并先后承辦了新疆重大疾病院士論壇、國內口腔正畸學習班等學術活動,推動了醫療技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
新醫大五附院實現了令人艷羨的飛躍:落后破舊的病房被現代化的住院大樓和內外科綜合大樓取代,人性化的服務、星級賓館式的住院環境、花園庭院式的休閑場所……如今已躋身自治區同行業的先進行列。
更令人驕傲的是,截至到2011年底,住院病人由2005年不足300人增至目前日均近千人;門診量由改制初期的15.9萬人次/年增至55余萬人次/年;出院人數由1.05萬人次增至2.6萬人次;手術臺次由3000臺增至7000余臺。醫院服務收入也由2005年的不足8000萬元增至2010年的3.37億元,2011年服務收入達到4億元。“在自治區衛生廳和大學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區兩級政府、鐵路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五附院領導班子團結和帶領全院職工,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所確立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顯著增強。”張晨說。
凸顯特色,改革發展譜新篇
近年來,隨著高層次人才和先進醫療設施的不斷引進,新技術、新服務項目得到拓展。醫院已先后開展新技術、新服務項目178項。
近年來,醫院在全面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重點強化學科建設,堅持“大專科、小綜合”的學科發展思路,打造優勢學科、品牌學科,著力培育具有醫院特色的學科體系。醫院先后完成了神經泌尿外科、消化神經內科、婦產科拆分重組,擴建了急救中心,新組建了康復科、重癥醫學科(ICU)、干部病房、腎病血液透析科、皮膚科等病區;擴增了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眼科、神經內科病區;成立了甲狀腺、乳腺專科。
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骨科等科室都是醫院的傳統特色專科。
歷經半個世紀的專業提升和發展,尤其是近五年來,心血管內科目前已發展成在疆內享有盛譽的現代化心血管醫療中心,是疆內首批開展心血管介入檢查和治療的專業科室之一,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處于疆內先進水平;
而內分泌科率先在新疆開展了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胰島素泵和雙“C”的強化治療,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處于疆內優秀水平;
骨科是原鐵道部重點專科,在脊柱外科、創傷外科、骨關節外科等領域具有較高的診斷及治療水平。近五年來,在相關領域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更是有了顯著的提升;
除此之外,近五年來,一批各具特色的專科也隨之建立并得以完善,并在業內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婦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專業科室。近年來,婦科快速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實力和影響力的科室,不僅是醫院的重點臨床科室,同時還是新疆醫科大學重點建設學科。
腫瘤診療中心成立于2008年,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李志駿擔任腫瘤診療中心首席專家。中心率先在疆內開展腫瘤多學科整體化診療,目前中心在乳腺腫瘤的早診預防及高齡消化道腫瘤病人圍手術期治療等方面在疆內處于先進水平;
腎病科成立于2009年3月,是醫院的特色專科之一。腎病血液透析科除了開展腎臟常見疾病的診治外,還相繼開展了腎穿刺病理檢查技術、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尿相差顯微鏡檢查;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及半長期中心靜脈置管術(臨時);結腸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血液透析及濾過、血液灌流、自體腹水回輸,床旁連續性血液凈化等治療等新技術、新服務;
康復醫學科成立于2007年,由醫院腦卒中康復、針灸、理療、疼痛等專業整合組建而成的特色專科,是具有醫、教、研功能的臨床二級學科。對因損傷、急、慢性疾病和老齡帶來的功能障礙者、先天發育障礙的殘疾者,特別是偏癱后肢體康復方面療效顯著。
更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傳統特色專科還是近五年來新開創的特色專科,都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近五年來,醫院為了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多渠道籌資,投資9000萬元更新換代了一大批先進的醫療設備,使醫院硬件設施跨入自治區先進行列。
醫術精湛加上先進高端的設備,使新醫大五附院的診療水平逐步邁入自治區先進水平,個別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如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微創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多平面食道心臟超聲引導下經胸小切口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眾多新疆患者也經由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的這個現代化診療平臺,無須出疆即可享受到優秀的醫療服務。
用“心”治病,以治病救人為天職
如何讓病人更快更好地康復,如何讓患者高質量地、快樂地度過生命的每一刻,如何減輕患者家庭的負擔,這是新醫大五附院管理者們深深思索的問題。“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人民群眾服好務是我們應盡的職責。”魏星敏說,“要想辦好一家醫院,就要基于這種樸素的認識和感情。”“能夠不開刀的就不需要開刀,能夠開小刀解決問題就一定不開大刀,如果必須要開大刀的人,也要開得徹底,開得好,病人以生命相托,責任重于泰山!”副院長、骨科專家武忠炎說。“作為一名醫生,醫術自然越高越好,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這是內分泌科主任、碩士生導師王敏哲常說的一句話。
這些樸素的話語,是發自靈魂的對病人的愛護。在一個以治病救人為天職的行當里,這種愛,會讓他們的職業真正崇高起來。
新醫大五附院的醫生們,大多有著良好的職業習慣:每天早晨上班,總是提前半小時趕到,查看病房,準備醫囑;冬天為病人查體,總要先搓熱雙手、焐熱聽診器;手術前,會提前到手術室等候病人,讓病人在麻醉前看到醫生;手術中,親自開腹關腹,直到縫好最后一針;手術后,把病人送回病房,交代注意事項;無論從哪里出差回來,他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病房……
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細節,溫暖著每一個病人。醫生們說:“醫生應該用 ‘心’為病人治病,處處尊重他們,為他們著想。”
醫生們這種對病人發自內心的尊重,讓每一個病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家值得信賴的醫院,而他們所面對的醫生,是可以把生命托付的人。
醫護人員為做完手術的患者送上一支康乃馨,為行動不便的患者煮藥粥、端洗腳水,每逢節日,細心的醫務人員總是會為患者送上一份小禮物。“別看輕了護士們做的這些瑣碎事,很多時候,這會給病人帶來巨大的安慰。”李星梅說。
就是這樣,在無聲無息中,“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化為了新醫大五附院全體員工的行為準則。“懸壺濟世恩,妙手回春情。一線希望在,百倍努力心。”這是一位康復患者的家屬給醫院寫的感謝信中的一段話,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恩情在心。
回報社會,一片冰心在玉壺
新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表現在醫療技術上,較之內地發達省份,還有一定的差距。多年來,由于在專科治療的認識和手段的不足,廣大基層群眾不得不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甚至不遠千里萬里到內地求醫問藥。
“很多時候,這些病人不但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且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張晨說。
“作為新疆的醫院,如果不能為本地群眾分憂解難,這就是失職。”張晨說。
醫院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患者,這是一個需要更多關愛的群體。新醫大五附院始終把立足新疆,服務群眾作為一個根本宗旨。
在新醫大五附院醫務工作者的心目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百姓健康重于一切。醫院從上到下都奉行這樣一個原則:只要是對群眾健康有利的事,即使沒有經濟效益也要做,而且要做好。
愛心傳遞微笑,關懷相伴和諧。醫院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近年來,醫院先后組派11批68名醫務人員下鄉進行對口支援活動;自2005年起已完成共計15批112人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分別赴阿克陶縣人民醫院、巴楚縣人民醫院、阿圖什市人民醫院等地方進行支援;自2010年已完成三批次共31名骨干醫師的培訓;曾3次與國際微笑行動基金會聯手,為349名貧困唇腭裂患兒進行了免費治療;與自治區青基會牽手合作,為全疆近200名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實施了免費手術治療,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新醫大五附院曾經做過一次非正式的調查后發現,凡是在阿克陶縣人民醫院、巴楚縣人民醫院、阿圖什市人民醫院等對口醫院工作過的醫務人員,通過零距離和群眾接觸,回來后更加愛崗敬業,對病人更加關心體貼,以前好幾百上千元的大處方、大檢查沒有了,盡可能使用便宜藥治病,用簡單方法檢查。對農村來的患者,總是做到優先就診、優先住院、優先手術,盡可能為農村來的病人節省醫療費用。
據不完全統計,新醫大五附院建院75年來,用于公益項目的總支出已達500余萬元。
乘著東風,邁向美好未來
乘著西部大開發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東風,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也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張晨說,任何事業的發展都要和國家以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總體規劃相適應。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醫院來說,也同樣如此。
張晨說,新醫大五附院今后更要立足首府,按照烏魯木齊市城市整體規劃以及國家衛生部、自治區衛生廳的相關安排,建設一個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教學醫院,加大每一個專科的發展力度。目前,國家已批準已立項在醫院成立全科醫師培訓基地,這對醫院在教學方面的發展,將起到極其有利的促進作用。
2011年5月1日,隨著挖掘機轟隆聲的響起,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門急診綜合樓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億余元,建筑面積3.97萬平方米。
2012年底,這座兼具“功能齊全、設備先進、服務優秀”的門急診綜合大樓竣工之后,能提供診室120余間、病床300余張。這將會極大改善門診就醫條件,緩解周邊群眾看病難題。
一個沖破了私欲羈絆的人,才能登上精神的高峰。而新醫大五附院,也讓我們知道了,一家擁有高尚品格的醫院,能走多遠……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大醫有魂,生生不息。
75華誕,嶄新起點。生機勃勃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將乘著喜慶華誕的春風,揚起激情的風帆,在新的征程上,昂首前行,一往無前。“一定要在不久的將來,把新醫大五附院建設成為同行更加認可,老百姓愈發信賴,政府滿意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現代化醫院。”魏星敏堅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