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醫院始建于1974年,是咸陽市科室齊全、設備先進、設施完善,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是西安交... [ 詳細 ]
站在高血壓的“安全點”
時間:2012-10-30 10:33來源:求醫網
1 血壓自身如何調節?
人體的血液壓力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常常隨著人們的飲食、起居、腦力活動、體力活動及情緒變化而自我調節。例如在睡覺時,大腦和肌肉處于休息狀態,人體消耗的能量相對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心跳、呼吸次數減少,血液流動變慢,血壓也降到一天的最低值
早晨起床之后,又一天的新生活開始,新陳代謝活躍起來,為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心跳、呼吸變快,血流加速,血壓也隨之升高。有人做過實驗,24小時最大血壓差值可達40毫米汞柱,睡醒時,血壓值可立刻上升20毫米汞柱左右。這種突然的變化,也會給人體帶來不利的影響。有人推測,冠心病猝死多發生于清晨,可能與這些因素有一定關系。人們在不同的狀態下,血壓變動幅度也不一樣。例如談話時,血壓可上升10%;嬰兒啼哭、學生朗讀、演員唱歌時,血壓可上升20%;勞動或體育運動時血壓(尤其是收縮壓)可上升50%以上。天氣變化也會引起血壓波動,一般是寒冷的天氣會使血壓升高,酷熱的天氣會使血壓降低。人的血壓之所以會發生這些波動,主要是由于心臟、血管運動神經及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對血壓進行調節的結果,從而達到新的供需平衡.由此可見,血壓值的波動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2 高血壓患者如何服藥?
血壓下降6毫米汞柱,腦卒中發病率將減少34%,心肌梗死發病率也有下降的趨勢。所以降壓的治療目標是將血壓降到最大可能耐受的狀況,同時注意心、腦、腎等靶器官的保護。高血壓治療必須終身服藥,但是許多患者不能堅持。除觀念錯誤以外,一些藥物不良反應大,合并用藥時相互作用多及服藥方法不便是主要原因。選擇安全耐受性好的長效制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
3 高血壓患者當心腦猝死
腦猝死是高血壓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對高血壓患者的危害極大。高血壓患者時常會出現: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出血。腦梗塞常出現于患者血壓較低時,起病比較緩慢,主要表現有偏癱、失語、半身感覺障礙,也可有頭痛、眩暈、耳鳴、吞咽及說話困難、運動不協調等。梗塞面積較大者可出現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嚴重者喪失意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表現是突然發作的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腦出血往往出現于患者血壓突然增高時,臨床經過比較兇險,起病較急,臨床表現除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與腦梗塞類似外,往往還有劇烈頭痛、惡心等顱內高壓表現,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對高血壓患者來說,要特別當心短暫腦缺血之發作,它的臨床表現類似于腦梗塞,但在24小時之內可以緩解,功能恢復良好,它往往是腦梗塞的前兆,如有發作,患者應及時就醫。腔隙性腦梗塞也是高血壓患者中常見的腦血管病,臨床表現較輕,很多人無臨床癥狀,而在核磁共振,CT檢查或尸體解剖時才被發現,較為特殊的臨床癥狀有:單純運動障礙、輕度偏癱,不伴失語或感覺障礙;單純感覺障礙、偏身感覺異?;騿适?發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表現為輕癱和舌癱、說話不清、吞咽困難、手腳精細運動欠靈活;共濟失調性輕偏癱,肢休無力、下肢重于上肢,運動不協調,這些癥狀常可在2周內消失。
腦猝死就是腦梗塞、腦中風。當腦梗塞遇見一過性高血壓便會導致腦血管破裂并發展成腦溢血。不論是腦梗塞、還是腦溢血,其結果均會導致栓塞及破裂部位相關腦組織大量缺血和缺氧。當腦組織長期處于缺氧、缺血狀態時,腦組織會因缺血、缺氧而死亡。大量腦組織死亡就是腦猝死,腦猝死的最終結局——腦死亡。腦死亡時醫學上即判定為死亡。實驗證實:當收縮壓〉180mmHg時,大腦小動脈在血流應剪力的沖擊下,其血管內皮極易形成纖維増生及壞死,同時損傷血管內膜,導致大腦小動脈平滑肌肥厚,并加速甘油三酯、膽固醇等脂質性氧化物之附壁沉積,最終使腦動脈發生廣泛性粥樣硬化和狹窄。并使硬化和狹窄程度不斷加重。當大腦小動脈硬化、狹窄程度≥90%時,隨時會發生腦梗死(即腦中風)。腦中風發生后,若短期內腦內高壓降不下來,再加之重復性血栓淤積和高血壓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最終必然會導致腦出血。腦出血基本上可視為"死亡"。
4 什么是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是中、老人最常見的疾病,有長期高血壓病史者,常會引起代償性左心室肥厚。當肥厚的心肌失代償后,就會造成高血壓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嚴重時會造成高血壓性心臟猝死。在醫生眼中,高血壓對心臟及腦血管造成的傷害要遠遠大于高血壓本身癥狀之傷害。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較非高血壓患者高2-4倍,約70%的心衰均因高血壓所引起;高血壓患者血流壓力大,血流對血管壁的應剪力也相應加大,這種因素往往是誘發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上述因高血壓對心臟及心腦管系統造成一系列功能性、器質性病變,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其最終布局均因心血管堵塞導致心肌梗死或心臟猝死;心血管堵塞破裂后,導致腦梗塞而死亡。若腎血管堵塞則導致腎衰竭,上述諸因素均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臨床癥狀比較隱蔽,很難引起患者及醫生注意,往往是在檢查心臟病發現左心肥大后才引起注意。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若長期不能除去高血壓因素,則病情會不斷惡化和加重,最終會發展成左心衰竭。出現左心衰竭則預示著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晚期階段,此時患者有明顯的自覺癥狀。如:勞累、進食或過多說話后,有明顯心悸、心慌、氣短、咳嗽癥狀,半夜睡眠中因呼吸困難而憋醒;嚴重時會誘發肺氣腫、口唇紫紺;心律失常,心尖部有奔馬律,出現這些癥狀說明高血壓性心臟病已到達不可逆之終晚期,隨時有死亡危險。
高血性心臟病是高血壓病的最終發展結局之一,要治療高血壓性心臟病,必須以病因治療為主。服用降壓藥降低血壓,將血壓長期控制在一個相對正常范圍之內,可明顯減輕高血壓對左心室之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