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是1954年省政府在常寧宮舉辦的陜西省高級干部休養院,經過近6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陜西省衛生廳直屬三級醫院,該院目前是省政... [ 詳細 ]
影像檢查,病史參考非常重要
時間:2012-10-31 13:50來源:求醫網
影像診斷一般分觀察影像、認識實質,分析矛盾、初步判斷、結合臨床、得出診斷等幾個步驟。病史采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病史是全面了解病人既往健康狀況和本次疾病的發生、發展、病因及診治經過等全過程的重要途徑。完整和準確的病史是正確診治疾病的基礎,有時甚至成為正確解讀疑難病案的關鍵。
1.影像表現缺乏特異性
由于各種影像表現中只有少數征象具有特異性,如骨折、氣胸等。大多數情況下,一種征象可為不同疾病所共有(同征異病),如引起肺彌漫性粟粒結節病變:可以是肺結核和霉菌病、矽肺、肺泡微結石癥和肺泡蛋白沉著癥及網織紅細胞增生癥等。MRI圖像上腦白質的異常信號需要鑒別診斷的疾病可能多達10余種。要判斷某一征象屬于哪種疾病,多數情況下必須依靠臨床資料,需要患者的準確病史。
2.大型醫療設備代替不了病史采集
部分臨床申請單除了姓名、性別、年齡、檢查部位以外什么都不寫,既無患者的臨床和體征、相關輔助檢查,也無既往病史。診斷一欄要不空著,要不就寫待診或者寫不具體,如腰椎間盤CT、肋骨CT等等。于是造成影像科不該出現的疑難病例、甚至漏診、誤診。殊不知,臨床醫生的明確定位,不但利于影像診斷還可減少患者的輻射及經濟費用。因為不論多么先進的檢查都有其局限性,某些檢查結果甚至有誤導醫生脫離實際作出診斷的可能。比如MRI彌散加權成像是當今診斷急性腦梗死最敏感和特異的影像學方法,但類似腦梗死的影像表現并非都是缺血性卒中。因此任何大型醫療設備的影像結果都不能代替醫生的臨床思維。
隨著醫院專科的不斷發展,放射科先后分出了診斷組與技術組。患者的檢查由技術人員完成,醫生只寫報告。由于各司其職,工作效率明顯提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但醫生與患者卻不能直接見面,患者的第一手資料拿不到。許多疑難病例由于缺了病史,診斷猶如隔著一張紙。很多時候診斷都徘徊在正確答案附近,不能一錘定音。于是報告中就多了“懷疑為”、“不排除”這樣模棱兩可的診斷。故臨床醫生及影像醫生都需要主動采集病史,盡可能注明檢查部位或者器官,如第幾肋骨,第幾椎間盤等,目的要明確。影像科要盡可能的增加跟機醫生,以隨時追問病史并及時做好加層、補掃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對患者作出正確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