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59年,經過50多年的努力,現已成為集醫療、急救、科研、教學及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具有突出專科特色的國家“... [ 詳細 ]
關于申報四川省2013年科技計劃項目的通知
時間:2012-11-02 15:40來源:求醫網
川科計〔2012〕10號
各市(州)、擴權強縣試點縣(市)科技局,省級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做好四川省2013年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根據四川省“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安排以及四川省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科技發展目標,我廳編制了《2013年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現予以發布,并將四川省2013年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程序
2013年科技計劃項目全部實行網上申報。
1、申報身份獲取
項目負責人、申報單位登錄 “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中心”(網址:http://xmgl.scst.gov.cn/ ),根據《申報須知》進行身份注冊,審批通過后方可進行項目申報。已注冊過的單位和個人憑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不需再注冊。
2、申報個人填報
項目負責人登錄“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中心”,憑用戶名和密碼從“申報人入口”進入申報系統,根據《指南》提出的項目類別,按照提示,在線填寫、提交并打印申報書。
3、申報單位審核
申報單位憑用戶名和密碼從“申報單位入口”登錄,進行項目申報的電子審批。申報單位認真審核申報人提交的《項目申報書》紙質文本,確認與網上申報系統中的電子文檔一致,簽署意見并加蓋申報單位公章,確認申報單位名稱與公章必須一致,將申報書一式4份報送項目歸口部門(《指南》中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報送)。
4、歸口部門匯總、審核、報送科技廳
歸口部門進行申報項目的匯總、審核,根據申報限額的要求嚴格審查,在申報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網上電子審批,并將項目匯總表(蓋章)和紙質《項目申報書》(一式1份)統一報送省科技廳發展計劃處(《指南》中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報送)。
二、申報項目類別
1、支撐計劃:高新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社會發展科技項目,填報“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申報書”;支撐計劃之技術創新工程專項:填報“四川省技術創新工程專項項目申報書”。
2、應用基礎研究計劃。
3、青年科技基金。
4、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計劃。
5、軟科學計劃。
6、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專項計劃(申請書見指南)。
三、申報要求
1、每個項目負責人限申報當年的科技計劃項目1項。目前承擔有省科技計劃項目且尚未結題的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
2、項目負責人須有副高以上技術職稱或獲得博士學位。
3、凡在我省注冊,運行管理規范、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業單位、內資或內資控股企業以及中央在川單位等,均可單獨或聯合申報。
4、鼓勵高新技術開發區、各類科技園區(基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試驗區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申報項目。
四、申報時限
申報日期為2012年8月27日至9月18日。9月18日為各歸口部門報送匯總表和申報書最后期限。9月18日以后申報的項目作為項目庫儲備項目。
五、材料報送地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學道街39號 四川省科技廳發展計劃處
郵編:610016
聯系人及電話:
林 丹 028-86669425 姜 鳳 028-86663469
張 莉 028-86711191
技術支持熱線:028-85249950 86726087
2013年度四川省社會發展
科技項目申報指南
一、科技惠民
(一)人口健康
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神經精神疾病、口腔疾病等慢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耐藥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規范化防治關鍵技術與方案研究;開展包蟲病等重大地方病防治研究;重大出生缺陷早期篩查、監測及診斷技術研究;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技術研究;安全、有效避孕節育和優生優育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展適合基層使用的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示范研究。
(二)生態環境
1、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
開展川西北沙化治理與生態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關鍵技術開發與試點示范;開展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構建、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等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
2、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
開展城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利用、大氣環境改善等綜合處理技術與設備研發及工程示范。
3、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開展重污染行業清潔生產、廢棄物資再利用、工業技術低碳化和循環經濟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三)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
開展食品污染物快速檢測與篩查、食品防偽溯源等食品安全預警體系相關內容的研究與試點示范。
2、自然災害防治
開展地質災害、氣象災害、重大地震災害防治的防治、預警、恢復重建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3、社會安全
開展火災防范及處理、道路交通管理、警務信息服務、快速救援與應急指揮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開展國境口岸安全、出入境動植物檢疫、進出口商品檢驗和出入境檢驗檢疫信息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
4、生產安全
開展安全生產保障裝備、礦業生產事故隱患排查、防治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四)城鎮發展
1、城鎮低碳發展與節能減排
開展綠色城市交通建設、節能環保建筑材料、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2、社會管理與服務
開展社會保障系統、便民惠民公共服務,文化、旅游、公共管理等綜合服務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二、生物工程
(一)生物醫藥
1、生物技術藥物及新型疫苗
開展緩腫瘤藥物、抗病毒藥物、心腦血管系統藥物、神經系統藥物、新型抗生素及新型生物疫苗等新產品的臨床研究與產業化;開展基因工程藥物和新型疫苗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已上市年銷售5000萬以上大品種技術改造或二次開發;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企業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建設。
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重點支持已取得臨床批件并有望在2013年底前取得新藥證書的項目和已取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的項目。
2、醫療器械
開展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研究;開展生物醫學材料制品及植入器械、生物醫用材料及高端醫用耗材、高新技術醫療診斷設備及診療系統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化;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改性技術、醫用原材料的改性技術、合成技術、高端設計技術及立體放療技術、醫用磁共振醫療系統等技術產業化開發;已上市年銷售5000萬以上大品種技術改造或二次開發。
3、診斷產品及血液制品
開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價格低廉、使用簡單的相關診斷產品開發及產業化;血液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質量控制技術及血液分離等相關器械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示范;已上市年銷售5000萬以上大品種技術改造或二次開發。
(二)傳統產業生物技術改造
重點支持四川白酒產業生物技術改造提升與工藝改造及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建設;開展特色生物資源保護、開發研究與產業化示范。
三、中醫藥現代化
(一)中藥大品種培育示范研究
1、中藥材大品種培育示范研究
選擇資源優勢突出、市場前景廣闊的優秀川產道地中藥材品種,按照“大中藥、全產業鏈”的模式,加強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及SOP優化升級研究,加強中藥飲片、提取物、配方顆粒、中藥新藥、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獸用產品等全方位研究開發,延伸產業鏈,打造川產道地藥材大品種。要求由企業牽頭,聯合省內外產學研單位共同申報。
2、中成藥大品種培育示范研究
選擇現有年銷售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中成藥(含民族藥)大品種,圍繞質量標準提高和療效提升等,開展二次開發研究,擴大市場份額,限中成藥大品種生產企業申報。
(二)中藥材資源保護及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關鍵技術研究
以通過GAP認證為目標,開展川產道地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及SOP優化升級關鍵技術研究,要求由企業牽頭申報。開展珍稀瀕危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川產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研究。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中藥新產品開發研究
用于重大疾病防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廣闊的創新中藥新藥的研究開發。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
選擇臨床應用多年,療效確切的中醫院內制劑(含民族藥),進行新藥研究開發,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聯合省內三級甲等醫院和二級甲等以上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共同申報的項目。
以川產道地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獸用產品等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
(四)中藥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
中藥飲片加工、中藥提取分離、中藥制劑技術、中藥質量標準及質控技術、中藥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技術等中藥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物聯網技術、電子商務技術等新技術在中藥產業中的應用研究。
(五)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中醫藥治“未病”研究;重大疾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中醫藥優勢病種療效評價及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