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傳染病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先后與北京航天中心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山東省胸科醫院結為友好合作醫院。是菏澤市... [ 詳細 ]
劉翔的腳跟怎么了
時間:2012-11-02 17:08來源:求醫網
在億萬人的注視中,劉翔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告別了奧運賽場。
8月18日11時多,身著紅色運動服和黃色跑鞋的劉翔出現在110米欄預賽起跑線上。起跑槍響后,裁判示意有人搶跑,運動員返回起跑線準備重新起跑。劉翔在第一步邁出后,右腳出現問題,一瘸一拐地回到起跑線,將身上的白色賽道標志摘下來。
這位集中著太多國內人關愛的衛冕優秀退出了比賽。
在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劉翔的教練孫海平說,劉翔傷在右腳跟腱上。
劉翔因何受傷?他為什么沒能咬牙堅持比賽? 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出現?
有舊傷也有“心傷”
8月16日,劉翔在奧運村接受醫學專家會診,被確認傷在跟腱末梢。為了不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他還是出現在奧運賽場上。孫海平說,劉翔的傷不是新傷,他的右腳跟腱受傷是逐漸積累起來的,已有六七年時間,在大強度訓練之后便會有反應。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楊光副教授說,由于競技體育本身的激烈性和訓練時常有超負荷情況,所以沒有受過傷的職業運動員很少。傷病一直困擾著所有的優秀運動員,且始終是運動員職業生涯的最大夢魘。一般來說,為了個別重要比賽的需要,賽前運動員出現舊傷病,專家會采取保守治療,以確保運動員維持正常訓練并在比賽中保持良好競技水平。劉翔的傷病在比賽前復發,這對任何運動員來說都是非常殘酷的。
除了傷病,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也不容忽視。楊光說,心理壓力往往成為壓倒運動員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幾年來,劉翔承受的精神壓力難以想象。對劉翔來說,奧運會取得好成績甚至奪冠的壓力非常大。競技體育本身是殘酷的,古巴小將羅伯斯等新秀的崛起,逼迫一些高水平運動員必須維持很高的訓練強度。
楊光說,即使像劉翔這樣有非常強的心理調節能力的運動員,在這些壓力面前也不可能不受影響。這些壓力綜合在一起,且沒有合適和通暢的渠道來疏解,在訓練或比賽中往往容易造成心理波動,造成技術動作變形,甚至發生精神疲勞,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
他能再堅持嗎
劉翔沒能完成小組比賽,無奈轉身離去。他能咬牙堅持比賽嗎?
楊光說,由于短跑項目的特殊性,咬牙堅持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不僅劉翔,優秀110米欄運動員特拉梅爾也在小組賽中沒能完成比賽,因傷退出競爭。楊光說,在長跑等比賽中,受傷運動員能夠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咬牙堅持完比賽,甚至取得好成績,因為長跑需要更多的是耐力。但在短跑項目中,需要的是瞬間爆發力,比賽需要用毫秒計算,咬牙堅持意義不大。短跑運動中,運動員所穿的跑鞋和跑道設計都增加了運動員跑步過程中的摩擦力。起跑器需要運動員用非常大的力量去蹬,腿和腳部會受到瞬間的巨大壓力。
劉翔傷在右腳跟腱,如果堅持比賽,在已受損傷的地方高強度用力,特別容易引起跟腱斷裂。對劉翔不能堅持比賽,孫海平說,劉翔在比賽前已接受了包括局部冷凍在內的處理,但由于傷的地方正好在跟骨,是最受力的地方,腳一撐就軟下來,無法用力。
足部是傷病高發區
跑步在競技體育中是傷病較少的項目,這是因為跑步比賽身體的對抗性比較小。但是,楊光指出,像劉翔這樣的跟腱損傷是短跑項目中最常見的運動傷病之一。足踝部肌腱很多,共同維持足踝運動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腱、脛后肌腱和腓骨肌腱等 。損傷發生的原因很多,有直接外力,如撞擊等,有間接外力,如體操項目中做空翻動作導致的跟腱異常受力。短跑運動需要瞬間爆發,在一定運動和訓練強度下,非常容易造成大腿后部屈肌拉傷、跟腱纖維撕裂等。短跑損傷與運動強度有關,類似強度的還有足球運動,也非常容易出現跟腱損傷情況。
今年6月1日,劉翔因右大腿出現傷病退出紐約大獎賽后,已為參加本屆奧運會蒙上陰影。關于受傷原因,孫海平解釋,由于訓練運動量過大,使得劉翔腿部肌肉中段力量增加,兩端肌腱受到牽扯。跟腱損傷還可能與運動員身體特點有關。孫海平說, 劉翔的腳與一般人的腳有點不同,兩腳的跟骨比別人要突出些。
小病需要大養
如何避免類似劉翔的情況繼續出現在賽場上呢?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李國平指出,我很贊成運動員小病大養,要注重科學的體育訓練,要積極預防各種傷病,與其治療的好,不如預防的好。
2006年7月12日,劉翔在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男子110米欄比賽中,以12秒88的成績創造新的世界紀錄。而在當年2月,劉翔左腳受傷,80天未能參加訓練和比賽。在此期間,劉翔進行了大量的專項訓練,提高了力量和體能。劉翔雖然傷了,但沒閑著,因而復出后便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
同樣是傷后,2006年這幕沒能在今天的奧運賽場上重演。有專家指出,劉翔一直有傷,但他沒有停下訓練的腳步,今天出現的狀況值得反思。
事實上,劉翔一直是以賽代練,并參加眾多國際比賽,成為狀態提升的代表。2005年,他馬不停蹄地參加了18場國內外比賽。對此,有專家指出,應該認真看待運動員帶傷訓練的問題。雖然一些運動員通過恢復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從長久看,這樣**是很難維持的。可以說,帶傷訓練是一種對運動員能力和潛力的透支。
劉翔還能重返賽場嗎?有專家指出,劉翔是難得的優秀運動員,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來康復和調整,相信劉翔會重返跑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