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原儀化集團公司職工醫院、省屬紅十字醫院、愛嬰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醫院為國...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 醫院動態 > 最是細節暖人心
最是細節暖人心
時間:2012-11-03 14:32來源:求醫網
那天,我們為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做手術。因為要輸液,他的一只手需放在手架上。時間一長,手冰涼冰涼的。我說,老先生,我幫你暖暖手吧。他說,好,你的手真暖和。說話時,老先生原本因手術不適而緊皺的眉頭,隨即舒緩開來。可見,有時只要一個簡單的動作,就會讓病人感受溫暖。
當然,這是個不值一提的微小細節,我的同事們幾乎每天都會送出這樣的小溫暖。比如,病人進入手術室后,非常緊張和不安,她們會指導病人做深呼吸,告訴他同類手術成功的例子,幫助病人緩解放松心情;病人打麻醉時,她們會協助病人擺好體位,并握住病人的手一直陪伴在身邊……
也許,這些小細節我們并不會在意,但是病人一定會在乎!他們強烈地渴望這種涓涓暖流,一點一滴的流進他們倍受病痛折磨的身心;他們極度敏感脆弱的內心,更善于從這些細微之處感受醫務人員的真心真情。
正如一位康復出院的病人感慨地說,病痛已經遠去,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些溫暖的細節,是普外科護士長汪梅的呵護,支撐著我從寒冬走進了春天……
在汪梅的更衣柜里藏著一封被同事們戲稱為神秘“情書”的信,始終不肯示人,她常常獨自悄悄地拿出來看,一臉的滿足和幸福溢出來。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她才允許我看一眼。這是一個她曾經護理過的外地病人小王,因為車禍導致腹部外傷而入院。家人尚未趕來之前,躺在搶救室的小王,心底的絕望透過眼神流露出來。在醫生們全力搶救的同時,汪梅和護士們則承擔了小王大量的治療、護理工作。尤其是汪梅,經常為小王洗頭、洗衣服,擦洗身體,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悉心照料,難怪有的病人會稱呼她“汪大媽”。
度過危險期后,小王可以進食了,但經濟窘迫的家人,除了在食堂買點稀飯外,無法為他改善伙食。所以,汪梅主動承包了小王的中飯晚飯,她每天變換著花樣給小王做可口的飯菜,今天是麻油蒸**,明天是西紅柿燴面片……在康復出院時,忽然聽說那天是護士節,小王立刻寫下了這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作為特殊的節日禮物送給她:“汪護士長,你做的營養湯很好吃,你給我洗的頭至今還留有洗發水的香味,你的微笑很真誠,你的心總是比別人熱度高的。因為有你和你手下的天使們,我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微笑著走出病房;更因為有你們細致周到的服務,使我感覺到人間的溫暖和真情。”
細節服務,不僅僅體現在對病人的人文關懷上,更應該充盈在病人就醫的各個環節中。我們麻醉科醫生對一些技術操作的探索實踐方面,就充分體現了技術改進對病人的貼心呵護。
以前,我有個朋友做剖宮產手術。麻醉打好后,需要測試阻滯平面。按照傳統技法,麻醉師都是用一根針頭反復測試病人的疼痛感消失情況。盡管我一直在旁邊安慰她,但尖銳的針刺還是讓我的朋友一驚一咋的,再加上對手術的緊張和擔憂,更加重了她的惶恐感。術后,她說,當時我真想逃離手術室,太恐怖了!你看,我的身上都快成馬蜂窩了,皮膚上被你們扎出這么多出血點。
因為操作細節上的不完好,盡管麻醉效果再好,也難以感動病人,還會讓病人心懷怨言。麻醉師們深刻認識到細節服務的重要性,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須先消除病人的不滿。他們通過學習借鑒最新的醫療文獻,嘗試采用酒精擦拭和觸摸體表皮膚相結合,將皮膚溫度、皮膚電阻的變化,作為確定麻醉區域痛覺缺失平面的客觀指標。測試的效果與針刺法相同,從而避免了對病人的身心傷害。這種人性化的技術細節改進,將醫生對病人的真切關愛,融入到醫療進步的孜孜以求中,顯然具有更深層次的溫暖內涵。
其實,在日常的醫療護理工作中,爭分奪秒搶救生命那樣轟轟烈烈的大事畢竟少見,更多的卻是瑣碎而微小的工作細節。我想,只要每個醫務人員都用心、用情把細節服務做足、做實、做透,讓每個病人在細節的溫暖中感受到生命的尊重,身心的呵護,病人會一直在感動中完成康復。如此,醫患之間不僅沒有矛盾,而且,到處洋溢的是濃濃的溫情和發自內心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