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始建于1956年,經過50年的發展已成為科室齊全、設備先進的以精神科為主的現代化綜合醫院。現已發展成為占地34226平方米,... [ 詳細 ]
腦電地形圖是什么
時間:2012-11-03 14:59來源:求醫網
腦電地形圖的基本成分主要由頻率、波幅、位相、波形、分布、出現方式和反應性等組成。
(1)頻率:在腦電地形圖的單個電位差稱為波,一個波從它離開基線到返回基線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周期。同一周期的腦波在1秒時間內所重復出現的次數稱為頻率。頻率反映大腦某一區域新陳代謝的速度,是腦發育和衰老過程的重要參數。
(2)波幅:又稱電壓或振幅,代表腦電活動的大小。一般將其分為低、中、高、極高波幅,它代表大腦某一區域新陳代謝的強度。
位相:又稱時相。指同一部位同一導聯不同時間里或不同部位在同一時間里所導出的腦波的位置關系。
(3)波形:波的形狀。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時相等諸要素決定。
分布、出現方式 分布局限或廣泛。散在、成群、短程、長程、陣發性、爆發性、周期性、彌漫性、對稱、同步、游走性出現、、、、、、等。
(4)對生理刺激的反應性:一時性的生理刺激,使受檢者增加一定的生理性負擔,從而觀察受檢者對刺激的反應是否正常。
(5)調節、調幅:指腦電活動的規律性與穩定性的一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