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總醫院始建于1958年,隸屬于國內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北京南郊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所三級綜合性醫院。承擔著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 詳細 ]
跨越生死的新年大搶救 北京航天總醫院搶救大出血患者
時間:2012-11-05 14:14來源:求醫網
——北京航天總醫院搶救大出血患者側記
光明網記者任生心 通訊員王 琳
2011年底的一個傍晚,在北京打拼十余載的56歲東北男子江某決定揮別京都,回到老家安享晚年。與公司同事吃完告別晚宴,他心里有些不舍,也有些興奮,穿過傍晚如織的車流,正準備橫穿一條馬路,這時候一名醉酒且沒有駕駛證的司機駕駛著一輛金杯車突然沖了出來,將措手不及的江某撞倒在路邊,他頓時失去了知覺……
北京航天總醫院急診科門前,一輛“120”急救車的警鳴聲劃破年前熙熙攘攘的熱鬧,江某從急救車上被迅速送至急診科,并被迅速轉移至重癥醫學中心。“左側二至八根肋骨骨折!”“血氣胸!”“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隨著一項項診斷結果的水落石出,家人的心一截截沉到了谷底。血管外科劉宏主任和胸外科劉思杰大夫迅速為江河做了開胸探查,肺修補,止血等一系列手術,將江某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并使他病情逐漸趨于穩定,但是這突如其來的車禍不可避免地留給了他急性腎功能衰竭伴呼吸功能衰竭。
大年初一,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是江某受傷住院的第28天,重癥醫學中心的責任護士發現他有少量口腔出血,于是對他的病情給予了高度重視,實時關注其病情發展。果不其然,大年初二下午3時,江某突發消化道大出血,在幾乎使用了所有保守治療措施之后,患者口腔布滿了血塊,血色素迅速從中午的7.2克下降至3.7克(正常人應為12克),生命體征極其微弱,出血還在繼續……重中醫學中心朱立主任緊急約請血管外科劉宏主任、普外科王剛主任、消化內科彭德銀主任進行急會診,彭大夫在患者床旁為其做了胃鏡,由于消化道中充滿了血塊,胃鏡根本無法尋找出血點,但是有著多年胃鏡經驗的彭大夫立即判斷出血點不在食道,這一至關重要的定論就為患者手術指明了正確的大方向!擺在這個團隊面前的問題就是:如果不即刻手術,患者一定會死掉;如果手術,在這樣的危急情況下,患者隨時有可能死在手術臺上,存活幾率也近乎彩票中獎了。
面對著這樣巨大的壓力,承擔著這樣巨大的責任,冒著這樣巨大的風險,這個臨時成立的手術團隊反復討論,專家們充分考慮了各種可能的情況,一致決定立即手術,開腹探查消化道出血點。與死神抗爭的手術晚上10點正式開始!
緊張而揪心的手術過程中,患者血色素已經降至3.6克,為常人的四分之一,在給予四種升壓藥和持續輸血的情況下,患者依舊持續低壓50-70。此時,狀況又接二連三出現了,患者為O型血,過年期間血站O型血血源告急!由于血液科提供的血液均來自北京市血站,血液科24小時有人值班,如果醫院有緊急搶救,需要大量輸血,血液科要臨時去位于北太平莊的北京市血站取血,這段約30公里的路程在不堵車的情況下,來回大約需要2個小時。由于血源緊張,患者生命垂危,輸血科汪文華大夫跟血站工作人員多番溝通,“大過年的,再碰上這種搶救,患者家屬心里得多著急呀。將心比心,我也著急呀,血站也確實有困難,我就不停地叫血站工作人員姐姐,說盡好話,我說我們這真的有個病人情況特別不好,希望她諒解。”談起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汪大夫依然心有余悸,又為患者感到慶幸萬分。血站終于同意可以取走8個單位的O型血,汪大夫立即驅車前去取血。
由于消化道全部都是血塊,手術已經進行2個小時了,還未找到出血點,待排凈患者胃部血塊,剛取回來的8個單位血液已經用完了。汪大夫只好又前往血站,取回了救命的4個單位血液。經手術探查發現,車禍后患者消化道氣體來不及分散,造成賁門撕裂,引起遲發性大出血。由于賁門位置的出血點很深,使得出血點定位更加困難。手術從大年初二晚上10點多持續到了初三凌晨3點多。截止到手術結束時,全北京市的O型血只剩下了9個單位(1單位=200ml),而在手術5個小時中用掉了北京市血庫O型血的一半多——12個單位(2400ml)的O型血(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為4000ml)!
從初三到初七的長假期間,參與手術的大夫們幾乎每天都要來重癥監護中心看望江河,隨時關注他的病情進展,直到病情逐漸穩定。就是這樣一個臨時成立的小小團隊,將這樣一份滿溢著大愛的溫暖從2011年傳遞到了2012年,是他們排除萬難,使一名普通的龍的傳人分享到了龍年的喜悅,使這個冬天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