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暨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南通國際友誼醫院、南通市紅十字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國家三... [ 詳細 ]
急診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記事
時間:2012-11-05 14:34來源:求醫網
急診——醫院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每天,都有很多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在這里上演,有無數場救死扶傷的戰爭在這里進行。急診,就是醫護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縮影。
自我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來,我們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目標開展了各項活動,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們的護理服務內涵。我們主動迎接病人,首問負責,有問必答,盡可能幫患者排憂解難;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便民措施,例如充開水、一次性紙杯、手紙、便盆等;我們會對三無人員(無親人在、無錢、無身份證明)采取三先原則(先檢查、先診斷、先搶救治療)。可是,盡管這樣,還是會有很多人對我們有所懷疑,在我們的耳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們急診的病人都是來得快去得快,哪里還存在什么優質護理服務啊?”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回答:“正因為是急診,所以我們需要做得更多更好!”不信,你看,急診優質護理服務的故事又開始上演了!
2012-9-18,21:05,“有急救任務……”只聽見120顯示屏又通知急救任務。性別:男,年齡:不詳,診斷:外傷。了解完初步信息,我們準備好一系列的急救器材后,便與外科醫生一起站在急診大門口等待著。120的鈴聲如約而至,我們將病人安全地放置在平車上,準備轉去搶救室時,我看了一眼這個病人。就是這一眼,讓我震撼了,這是怎樣的一個病人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一身臭氣,真的,這些詞用在他身上真的一點也不為過,頭上那道車禍所致的傷口還在不停地滲著血、夾雜著他身上那些日積月累的泥沙,顯得是那么地猙獰,畸形的手腳都只有四個指頭,還破潰著,散發著一陣陣惡臭,陪伴他而來的,只有一只用于乞討的破瓷碗……
人命關天。“先搶救再說!”搶救組組長張云老師一聲令下,我們的搶救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心電監護、吸氧、開放靜脈通路、聯系總值班,整個搶救小組沒有人有遲疑,沒有人嫌臟,各司其職,整個搶救有條不紊。
病人神志模糊,沒有家屬、沒有錢,但我們的搶救工作沒有停止,我們掛號、拿藥、聯系CT室進行頭顱CT檢查。CT顯示未見明顯異常,外科醫生為他清創縫合。頭上的傷口處理完了,病人的補液也正在進行。這時,瑤瑤姐跟我說:“來,我們幫他把身上洗洗。”于是,我端來了溫開水,瑤瑤姐二話不說,卷起袖子,(下轉2-3中縫)戴上手套,就開始一遍一遍地幫他擦臉、擦身、泡手泡腳,工人師傅也過來幫忙,我找來了紅汞,為他把皮膚上的一些破潰處上了藥。搶救室另外一名病人的家屬跑過來說:“這人腳上的泥都快能種田了,看著就想吐,你們居然還幫他洗。”我們笑笑:“他也一樣是我們的病人,這是我們的職責。”
第二天,我和瑤瑤姐夜班,接班時發現這個病人仍然滯留在我們急診室進行補液治療。從交接班中,我們得知院領導對于這個病人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因為病人沒有換洗的衣服,醫務科冒科長拿來了他自己的一條褲子,為病人換上。白天,護士陶勝男和工人趙師傅為他擦臉、剪胡須。病人一直處于嗜睡狀態,雖然CT檢查無明顯異常,但我們絲毫不敢松懈,一直將其安置在搶救室中,嚴密監護。
我們的夜班很忙碌,AECOPD的病人、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但是,我們沒有忽略這個病人。當手上的事情忙完,我們又來到床邊,再次為他進行基礎護理:床上擦浴,更換床單元,剪指甲,剃胡須,洗頭,我們邊護理,邊跟他進行著溝通。
漸漸地,病人愿意張口回答我們的問題了。我們了解到,他是安徽阜陽人,一個人在南通流浪多年,沒有任何家屬和親友,連自己的具體年齡也記不清了。我們給了他三塊蛋糕、喂了點水,他狼吞虎咽,他太餓了…….于是,我們將醫院提供給我們夜班護士的早飯全部省給了病人。盡管,我們的肚子是空空的,但看著他煥然一新的面貌,津津有味地吃早飯,我們的心,滿滿的。
早上下夜班的時候,陶勝男又給他帶來了幾件衣服。晨會上,顧朝麗護士長特別提醒大家,患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優質護理要體現在每一位患者身上。現在,從各方獲得了一些有關該病人的信息,院領導正在為他積極地聯系著,希望能有個好的結果。
誰說急診室沒有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這個有血,有淚的特殊環境下,我們醫護人員用自己天使般的愛心、親人般的細心、強烈的責任心、精湛的技術呵護著患者的健康,延續著他們的生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演繹著一幕幕人間真情!
愛,無處不在!
·急診室 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