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暨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南通國際友誼醫院、南通市紅十字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國家三... [ 詳細 ]
“氣順了,就什么都好了!”
時間:2012-11-05 14:44來源:求醫網
專家聯手為七旬老人撐起氣道“保護傘”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當這口氣不順時,不僅身體不適,更有性命之虞。家住市區的陳奶奶就因為主氣道狹窄高達80%,狹窄長度達70%,想正常呼吸都成了奢望,一口痰就隨時可能要了老人的性命,市一院專家在她的氣道內置入一枚支架,徹底理順了這口氣。
今年71歲的陳奶奶8月初出現了胸悶、氣喘,稍一活動,癥狀加重,在市區某醫院CT檢查發現,老人縱膈有團塊狀影,考慮為縱膈腫瘤壓迫了氣管。然而住院一個月,輾轉3個科室,病情卻未見好轉,9月17日,家人將面色青紫的陳奶奶送到一院介入科就診。
老人的情況讓醫務人員也頗為擔心,由于主氣道嚴重狹窄,影響通氣,造成嚴重呼吸困難,胸悶、氣急不斷加重,更危急的是,如不及時解除氣管狹窄,痰液、出血、痙攣隨時可能導致氣道完全堵塞,出現窒息死亡。
當務之急是解決老人主氣道狹窄的問題,而此時,老人長時間缺氧導致的一系列危害正逐一顯現: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血氧飽和度僅為正常的1/3都不到,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加上老人原來就有高血壓、冠心病,虛弱的身體能否經得起手術醫務人員心里也沒底。
猶豫的結果是老人愈加痛苦和危險,而手術的難度與風險更是不言而喻,在反復權衡手術利弊,同時和家屬再三溝通后,介入科醫務人員決定放手一搏。
留給手術組準備的時間并不充裕,畢竟窒息的危險隨時可能到來。于是,一場爭分奪秒和死神的賽跑即將開始。但就在此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手術原定在入院的第二天上午進行,就在陳奶奶剛簽完手術同意書,氣急再次發生,血壓更是一下子竄到了180/100mmHg,手術被迫延期。于是,介入科主任丁文斌和副主任袁瑞凡,一邊等待老人身體的好轉,一邊再次商討手術方案,希望把術中可能出現的一切危機都預想到。
當天下午16時,手術正式開始。似乎是有意考驗醫務人員,剛上手術臺的陳奶奶再次突發氣促,肅嚴的DSA室霎時間籠罩著緊張的氣氛,“立即準備氣管插管”,由麻醉科主任宋杰帶領的團隊訓練有素,成功插入了氣管導管,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由于老人的主氣道,無論從程度與長度上狹窄都十分嚴重,支架如何定位至關重要,這也是術前丁文斌和袁瑞凡反復研究演練的步驟。
人的氣管呈倒Y字型,上端為主氣道,分叉的左、右主支氣管分別連著兩肺,支架必須放在氣管杈上端一點,略有偏移,都會影響手術效果,一旦支架壓迫左、右任一主支氣管,后果不堪設想。只見手術醫生小心翼翼地將支架沿著氣管插管的導管緩緩向前推進,到達遠端隆突處時,迅速準確定位,快速而穩定地將支架釋放,前后操作僅短短30秒,在位置精確到毫米,時間精確到秒的完好操作后,異常兇險的病情立時化為無形。
“氣順了,就什么都好了。”術后第二天,陳奶奶氣色明顯好轉,手術的成功為陳奶奶明顯改善了生活質量,為后續縱膈腫瘤的治療贏得了機會和時間。目前,陳奶奶正在進一步恢復中。(程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