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中山醫院
- 【類型】三級 / 專科醫院
- 【電話】023-63515256
- 【網址】www.cqzshospital.com
-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一路312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五十春秋,鑄就錚錚鐵骨
時間:2012-11-06 15:50來源:求醫網
重慶市骨傷骨病醫療中心設置了骨關節、脊柱和骨創傷3個病區,可容納200張以上病床。有著50多年骨傷病經驗的重慶市骨傷骨病醫療中心,在治療各類骨與關節疾病、創傷、腫瘤、結核等疑難雜癥領域創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上世紀60年代初以首創西南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拉開了爭創優秀骨科、立足川東、輻射西南的序幕。半個世紀以來,為我市骨科醫院做出了突出貢獻,幫助數以千萬計骨傷骨病病人重返工作崗位和恢復了人生自信。
西南西醫骨科勁旅
重慶市骨傷骨病醫療中心設于重慶市中山醫院。因發展需要,經市政府批準,1995年由原市屬醫院重點科室的骨科和1981年市政府批準建立的重慶市骨傷骨病研究室的基礎上擴大建立。現設置了骨關節、脊柱和骨創傷3個病區,可容200張以上病床,為西南地區最大規模。設備及技術力量雄厚,包括國家、省、市高中級技術專家、服務骨干40余名,對骨科領域內疑難病癥和復雜創傷的診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隨著,重慶市肺科醫院成功加盟中山醫院,該中心的服務觸覺成功跨越嘉陵江伸向兩江新區。
據86歲高齡的優秀骨科專家周中孚介紹,上世紀60年代初,緊接國內首例斷肢再植手術后,骨科完成了西南地區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而獲獎,繼而在各類骨關節損傷和疾病的治療方式研究上有近百項科研成果均獲得各級獎勵。如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與關節結核和急慢性化膿性感染,脊柱側彎矯正器械、人工髖關節置換器械及臨床應用研究、人工骨水泥的研制及臨床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各類骨關節創傷骨內固定器材的研制及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等均取得顯著成就。
這里半個世紀來一直是我市培養高級骨科技術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在處理復雜疑難和常見骨科疾病方面發揮著地區性**作用,不少技術達到國際國內優秀水平,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參與了數以百計的我市重大災害事故的搶險,在重慶及川東市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心是打造長江上游醫學中心在骨科領域的專業醫學機構。
骨創傷治療優選醫院
高速公路的延伸、私家車的普及和高層樓群相擁而立,給城市帶來了現代大都市的勃勃生機。然而,在我們身邊卻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故發生。在整個骨傷骨病中,骨創傷約占90%以上,骨創傷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最大。
據中心骨創傷科主任吳鋼介紹,1963年,重慶市中山醫院率先成立擁有80張病床的骨科,是當時西南地區最大的力量最強的專業性科室,上世紀70年代中期該院骨科治療中心大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股骨粗隆間骨折Enter針內固技術、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為該地區骨科事業作出了貢獻。
吳鋼還說,50余年來中心瞄準世界醫學前沿,不斷攀登醫學高峰,在治療骨創傷上不斷創新。先后在西南地區率先開展脊柱側前方減壓kaneda內固定、骨盆骨折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股骨粗隆間骨折DHS內固定等手術,因療效好、周期短、減輕病人負擔而成為廣大病人優選醫院。中心每年收治骨創傷病人幾萬人次,對脊柱骨折脫位患者實施手術5000多例。上世紀90年代后期建立重慶第一個骨科醫療中心后,骨科的技術、設備更為先進,新開展了關節鏡手術、激光微創等十項新技術。近年來,骨科病房利用率高達110%,骨創傷病人常年爆滿,骨創傷手術量居全市前茅。
背如弓變成直如松
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中,主人公劉墉以一介清官形象贏得觀眾喜愛。喜愛欽佩之余,人們也為其佝僂形象略感遺憾。隨著醫學進步與發展,如今,這個遺憾已經成為過去,現代脊柱外科已為更多的“劉羅鍋”駕起了生命的風帆。
脊柱外科副主任楊阜濱告訴記者,中山醫院自建院以來對脊柱疾病包括脊柱創傷骨折脫位病人施行各類型手術多達20000余例,盡管脊柱手術風險大、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但手術優良率達99%。在脊柱手術中,駝背矯治術是西南最早開展的高難度骨科手術病種,半個世紀以來,成功完成千余例脊柱側彎矯治術,手術效果良好,術后個個都挺直了腰桿,恢復了人生自信,體驗更多的人生幸福。黔江土家族17歲的劉某痊愈出院后贈送錦旗一面———“背如弓,一刀切除直如松”,贊譽中心技術精湛。
2000年,該中心還對一頸椎腫瘤伴進行性四肢癱患者施行椎體全切手術,骨水泥填塞固定后結合化療,使患者術后生活恢復正常,回到了正常的學習工作狀態。說起自己的經歷,患者對中山醫院感激不已。
中心主任譚祖建博士告訴記者,對于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柱常見多發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統計其發病率在男性約占1.9-7.6%,在女性約占2.2-5.0%。該院用椎板間開窗的方法為1600余位患者實施手術,對椎間盤突出者行頸路椎間盤切除植骨AO鋼板內固定方法治療,臨床療效友誼。近年來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了先進的激光消融法和Iuque技術、脊椎側前方入路、減壓kaneda等,獲得優異的臨床效果。
讓強直的關節動起來
“關節僵硬,如同要命。”這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一句口頭禪。眾所周知,我們的各個關節具有很好的活動度和較大的活動范圍,才能滿足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生活需求。特別是髖關節是下肢最大、最靈活、最重要的關節,在我們的身邊,有一部分患有髖關節強直的病人,他們行走困難,上下樓需要人攙扶,美好的風景無法欣賞,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和學習工作。
是什么原因造成患者如此痛苦呢?該中心骨關節科主任周明全講到,髖關節強直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髖關節功能喪失后的融合畸形,主要原因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髖關節結構、髖關節化膿性炎、嚴重骨關節病、嚴重髖部骨折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治療大量髖關節強直病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近年來應用國內外先進技術,采取各種綜合的手術方法,使大量深受關節強直折磨的患者恢復了靈活的關節功能,恢復了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為老年骨折患者保駕護航
老年人是最容易出現骨折的群體之一,中心骨創傷科主任吳剛介紹說,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數的10%以上,近年來中心醫治的老年患者越來越多,股骨頸或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骨折最常見的兩類。
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以來該院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合并嚴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內科疾病患者根據骨折類型,采取閉合復位Enter針內固定、動力髖鋼板內固定或者Gamma釘內固定,對股骨頸骨折分別懸著閉合復位螺紋釘固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全髖關節置換術。由于該中心有全市優秀的心、肺、腦血管監護系統作后盾,極大的保證了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老年骨傷患者的手術及治療安全,在中心手術的老年骨折患者均能順利通過手術關、康復關,絕大多數病人術后3周可下床活動,
病人康復時間早,從而減少病人的痛苦和家屬、社會的負擔。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除注意飲食結構之外,日常生活應適量和更加注意,特別是患有相關疾病的患者,有問題上醫院多咨詢專家,保護好自己的身子骨,這是吳主任對老年患者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