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位于港閘區通揚河畔、國內近代工業發源地——唐閘,建院于1958年5月,前身為南通市工人醫院,現已發展為一所集醫療、保健、教學... [ 詳細 ]
國內體外診斷市場高速發展 增速已經超過18%
時間:2012-11-07 15:40來源:求醫網
“70%的臨床決策依賴于實驗室檢測結果,臨床檢驗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部分。國內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高達120億美元,且以每年18%的比例逐年遞增;而歐洲體外診斷市場僅為130億美元,增長率不到5%.”在日前舉行的雅培第五屆亞太區科學研討會上,國際臨床化學和實驗室醫學聯盟(IFCC)主席格瑞姆。彼斯托教授給出的一組數字,充分體現了檢驗在臨床中的重要作用,快速發展的國內檢驗醫學已得到了世界的關注。
醫學檢驗水平不斷提高
據了解,目前,國內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共有7000余家,臨床實驗室的數量從2002年的不足9000個增加到2012年的92801個;在1995年~2009年間,國內各級醫院購進了15萬余臺檢驗設備,檢驗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檢驗方法的逐步標準化,明顯提高了檢驗結果準確性、可靠性,大大縮短了臨床報告時間。30年前,檢驗項目僅有100個左右,今天,實驗室可以為臨床提供1000個以上的檢驗項目。
更為重要的是,在過去的30年里,檢驗人員的數量和素質也在不斷提高。2011年,我國共有30余萬人從事檢驗工作,其中31%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5%具有研究生學歷,60%經過3年以上的檢驗專業培訓。
鼓勵檢驗醫師參與臨床治療
在檢驗醫學蓬勃發展的今天,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主任委員尚紅教授更強調檢驗理念的更新?!敖陙恚S著我國檢驗醫學的快速發展,隨著臨床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更好服務’理念的推廣,我國檢驗醫學正經歷從‘以樣本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從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快速轉變?!?/p>
尚紅認為,這種觀念和實踐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保證實驗室質量控制,確保檢驗報告的準確性,將誤差降到最低,同時實現操作規范化和標準化,使不同實驗室的檢驗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參考;其次,不斷將新技術和新方法轉化到實驗室,并運用到日常檢驗工作中來;最后,積極鼓勵檢驗醫師參與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其中,樹立“以病人為中心”最為關鍵,檢驗人員要不斷提高為臨床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從以前簡單地出具檢驗報告轉變為參與臨床工作,為臨床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及時準確的實驗室建議。
標準化可推動檢驗結果互認
格瑞姆。彼斯托教授在會上重申了“標準化”應列在檢驗醫學的**。國際室間質評(EQA)研究發現,對于很多關鍵性的生物指標,由于不同實驗室使用的檢測方法不同,導致這些指標的檢驗結果不一致,從而影響了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尚紅教授提到:“目前,我國各醫院之間確實也存在參考值不同、檢驗結果無法互認等問題,這給臨床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實現檢驗方法的標準化和結果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檢驗結果對臨床的指導作用,減少公眾和患者的疑慮,促進不同醫療機構的檢驗結果互認,降低患者的醫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