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石化醫院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數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轄屬中心醫院、勝利醫院和五個門診部。總占地面積90290平方米,建筑面積6800... [ 詳細 ]
凝心聚力 六措并舉 上海市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時間:2012-11-07 21:45來源:求醫網
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公立醫院改革更是“深水區”中的“深水區”。上海市圍繞“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總體目標,堅持“打基礎、管長遠、可持續”的基本理念,整體謀劃,循序漸進,扎實穩步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改革成效。現將該市經驗刊發如下,供各地參考。
凝心聚力 六措并舉 上海市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上海市按照“點面結合、遠近兼顧、重點突出、邊試邊推”的基本原則,突出結構布局調整、體制機制建設、管理服務改善等關鍵環節,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主要表現為六個方面。
一、醫療資源規劃布局不斷優化
針對城鄉優質資源配置不均衡、中心城區二級醫院定位不清、社會辦醫發展滯后等問題,開展了“建、轉、辦、合”四項工作。即一建:推進“5+3+1”郊區三級醫院建設,即在郊區新建5家三級醫院,提升3個區中心醫院等級,遷建1家三級醫院。該項目自2010年起實施,市、區兩級政府出資約50億元,全額保障基建、開辦和運行經費,其中8家醫院將于今年年底前建成,4家新建三級醫院將于10月1日集體開張運行。二轉:促進部分二級醫院功能轉型,通過部分二級公立醫療機構功能轉型,盤整存量資源,強化康復醫學和老年護理資源配置。目前,已有兩家二級醫院提交了轉型為康復醫院的申請。三辦:積極發展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參與國際醫學園區建設。四合:探索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2011年已啟動瑞金-盧灣、新華-崇明兩個醫療聯合體試點。
二、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持續完善
(一)加大投入,完善財政補償機制。加大對公立醫院投入力度,對符合規劃的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等發展建設支出,納入政府專項補助項目庫統籌安排。推進市級醫院債務分批化解工作,2011年市財政安排資金77192萬元,化解了承擔公共衛生、干部保健、兒童、中醫和專科醫療服務職能的市級醫院“十五”基本建設債務;2012年將繼續安排資金80165萬元,完成“十五”期間基本建設全部化債任務。
(二)加強管理,完善醫保支付機制。2011年,實現了醫保總額預付制覆蓋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形成了醫療機構約束激勵復合機制;實施了精神病住院費用按床日付費,17個住院病種按病種付費改革試點。
(三)加快調整,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按照“有升有降、先降后升、分批調整、分步到位、分類指導”的原則,分5批調整了4030項收費項目,提高了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臨床手術項目、中醫服務項目和長期偏低的床位費,降低了容易誘導消費的檢查檢驗項目收費標準。
三、體制機制創新穩步推進
(一)理順管理體制。積極開展部市合作與共建共管,初步形成了全行業屬地化管理局面。著力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實行權責統一,一方面授權,落實院長負責制,將人事管理權、內部機構設置權、中層干部聘任權、經濟分配權、年度預算執行權等醫院的管理自主權下放給院長;另一方面問責,完善院長績效考核辦法,引導醫院圍繞崗位工作量、醫療質量、崗位技術含量等核心要素建立內部績效考核體系。
(二)改革運行機制。貫徹新的醫院財務制度,開展醫療收支預算審核,加強醫院成本核算和控制,試行總會計師委派制度(總會計師作為出資人的委派代表,履行國有資產監管職責;協助院長負責醫院財務管理;對經濟運行情況實行財務監管、擁有大額資金支出聯簽權,參與醫院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探索開展市級醫院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和內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三)強化監管機制。圍繞推進公立醫院規范執業,實施《上海市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行動綱要(2011-2015年)》;圍繞推進公立醫院管理和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啟動了新一輪醫院等級評審工作;圍繞推進公立醫院履行公益職能,開展了以公益性為核心的綜合評價工作。
四、醫療費用控制逐步加強
隨著醫保總額預付制的推進,醫保費用增長速度從前幾年的近20%降至10%,在此基礎上,今年著力推進兩項工作。
在自費藥品及耗材管理上,一是落實自費告知制度,醫院須征得病人或家屬書面同意后方能使用,二是加強醫療費用票據管理,醫院不得開具商業開票或要求病人到院外購買藥品及醫療器械,三是要求醫院進行臨床科室自費藥品及醫用耗材使用情況動態監測和院內公示。以市六院為例,今年上半年門診、住院病人自付費用占患者醫療總費用的比例分別為28.06%、32.12%,較去年分別下降了5.03和2.7個百分點。
在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上,2011年啟動4家郊區新建三級醫院包括200萬以上大型醫療設備在內的29類設備物資集中采購,其中醫療設備集中采購率達70%以上,較大幅度降低了設備價格。如16臺乙類大型醫療設備的中標金額與預算相比下降47%。
五、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行
將2012年作為全市衛生系統“改善服務年”,重點開展“關愛患者,從細節做起”文明服務主題活動,全市醫療機構累計推出近5000條便民措施。長海醫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人工24小時掛號窗口”,每天16:30-24:00預約第二天所有門診,24:00-7:00掛取當天門診號,與門診掛號收費窗口實現“無縫對接”。該窗口使用兩月以來,預約掛號量達6000人次,其中2/3為外地患者。瑞金醫院開展“走進你我、傾聽心靈”市民體驗日活動,增進了醫患互動互信。中山醫院推出207條改進服務措施,其中182條已實施,如超聲、心電圖等檢查床放置免脫鞋床墊,冬日超聲、心電圖檢查使用加溫耦合劑及棉球等。市精神衛生中心針對精神病人、失憶老人等特殊患者,推出卡通圖像提示、音樂提醒等服務。今年上半年,市衛生局收到的表揚信、錦旗等比去年同期上升78.4%。
六、改革支撐體系不斷夯實
在人才培養方面,積極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三年來,共招錄住院醫師培訓對象6107名,已有1115人完成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將制定專科醫師培訓制度方案,啟動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實現住院醫師與專科醫師培訓的銜接,構建完善的畢業后醫學教育體系。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自2010年起啟動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衛生信息化工程,建成覆蓋全市的健康信息網,實現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自動建檔、自動更新和共享利用”及“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項目一期總投資1.88億元,已實現全市三級醫院和8個試點區的信息整合,采集了3000余萬個人基本信息、1億多條各類診療信息;二期將實現全市17個區縣,近500家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的整合與互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