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鋁業公司醫院始建于1949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國家愛嬰醫院。醫院現有員工576人,占地面積... [ 詳細 ]
心悟醫改
時間:2012-11-08 09:44來源:求醫網
患者給醫生下跪并不罕見,有為手術而跪的,有為醫德醫術而跪的……為社區醫生下跪,似乎沒有聽說過。有報道稱:一大娘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由于感覺到胸悶,就順便讓醫生幫她查查。接診的社區大夫為大娘做了常規檢查,發現張大娘的乳房有些異常,里面有硬物,建議大娘去大醫院看看。礙于大醫院掛號太麻煩了,大娘猶豫了。晚上,社區大夫翻看大娘個人健康檔案時,對以往情況進行分析,覺得事態嚴重,于是與其對口支援醫院取得了聯系,幫助大娘掛上號。在與大娘及其家人做了溝通后,大娘轉天就去檢查。幾天后,娘被確診為早期乳腺癌,幸虧及時發現,經過幾個月治療后,大娘康復出院了。于是出現了為社區醫生的這一跪,讓我心有感悟。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中心的藥物品種越來越多、越來越全,藥品價格越來越便宜,很多居民都形成了買藥到社區醫院的習慣。這不僅減輕了居民的基本用藥負擔,保證他們的用藥安全,更給予了居民和社區醫生多一次溝通的機會。
“步行十五分鐘就能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覆蓋圈,使得居民看病就診更加方便快捷了! 正因如此,社區的就診率大大增加。一直以來都說看病難,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所導致的。大醫院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便捷的:距離遠,掛個號費財、費力、費時間。要是看個頭疼腦熱的病都跑去大醫院,不值當!可是不去吧,萬一真是大毛病給耽誤了,就代價慘痛、追悔莫及了。
社區居民全面建立健康檔案的確是很重要的。很多居民不理解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有什么意義,其實建立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以健康檢查為基礎,通過詳細完整的健康記錄,來幫助醫生、患者和患者家屬實時了解患者的最新狀況。同時,建立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也是醫改推進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內容。
社區醫生的診療水平和服務態度決定了居民對他的信賴度。社區醫院就診率低的很大原因就是對醫生不信任,基層社區醫院優秀全科醫師匱乏嚴重。
“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是雙向轉診的較好體現,積極發揮大中型醫院在人才、技術及設備等方面的優勢,社區群眾危重病、疑難病的救治到大中型醫院。小病分流到社區后,可以降低小病的醫療費用,方便康復;醫療資源緊缺矛盾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大病到大醫院也不會人滿為患,看不上病。
這一跪,讓我們心悟醫改,感謝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