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的護理方法
時間:2015-02-05來源:求醫網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危害新生寶寶健康的一大殺手,通常是指由于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抗體進入新生兒的血液循環并進而破壞新生兒的紅細胞,導致發生溶血性貧血的一類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黃疸,嚴重的出生時就有明顯的水腫、貧血。下面向您詳細介紹新生兒溶血病日常護理:
新生兒溶血癥的護理措施
(一)了解黃疸程度
1.觀察皮膚根據患兒皮膚黃染的部位和范圍,估計血清膽紅素,判斷其發展速度。
2.光照療法護理
3.耐心喂養患兒黃疸期間常表現為吸吮無力、納差,護理人員應按需調整喂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喂養等,保證奶量攝入。
(二)嚴密觀察
1.生命體征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尤其在藍光照射時,加強監測次數,注意保暖,確保體溫穩定,及時發現呼吸變化并積極處理。
2.神經系統主要觀察患兒哭聲、吸吮力和肌張力。從而判斷有無核黃疸發生。
3.大小便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存在胎糞延遲排出,應予灌腸處理,促進大便及膽紅素排出。
4.處理感染灶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灶,臍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5.補液管理合理安排補液計劃,及時糾正酸中毒。根據不同補液內容調節相應的速度,切忌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以免血腦屏障暫時開放,使已與白蛋白聯結的膽紅素也可進入腦組織。
(三)健康教育
1.使家長了解病情,取得家長的配合;
2.對于新生兒溶血癥,作好產前咨詢及孕婦預防性服藥;
3.發生膽紅素腦病者,注意后遺癥的出現,給予康復治療和護理。
4.若為母乳性黃疸,囑可繼續母乳喂養,如吃母乳后仍出現黃疸,可改為隔次母乳喂養逐步過渡到正常母乳喂養。若黃疸嚴重,患兒一般情況差,可考慮暫停母乳喂養,黃疸消退后再恢復母乳喂養。
5.若為紅細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蠶豆及其制品,患兒衣物保管時勿放樟腦丸,并注意藥物的選用,以免誘發溶血。
此外,并不是所有O型血媽媽所生的寶寶都會發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寶寶會發病,有的寶寶不發病,有的癥狀輕,有的癥狀重。這與母親抗體的量多少,抗體與胎兒紅細胞的結合程度,A(B)抗原的強度及胎兒代償性造血能力有關。
查看更多關于新生兒溶血病的護理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