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兒童難治性癲癇的步驟
時間:2016-05-10來源:求醫網
癲癇,我們都知道是一種腦部的疾病,也是一種治療比較漫長的疾病,可是,對于兒童癲癇的診斷,想必大家都不是多么了解吧。那么,當診斷患兒是否為難治性癲癇時,首先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患兒是否患有癲癇;是否進行了正確的分類;是否正確識別了癲癇綜合征;是否找到了潛在的可以治療的病因。具體診斷步驟如下。
①排除初始診斷錯誤。認真排除癲癇診治過程中由于人為失誤造成的難治,即所謂的醫源性難治性癲癇。臨床上并不少見的是診斷錯誤。任何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例均有可能是初始診斷不準確,在隨診過程中也應階段性地驗證其診斷,隔期復查EEG,臨床治療經過有時也可提示初始診斷。
②識別分類錯誤。癲癇發作及綜合征分類錯誤而導致治療不當是常見的原因。青少年期肌陣攣癲癇是正確識別癲癇綜合征重要性的一個典型例證,若對其認識不足而使用卡馬西平治療,則會導致癲癇發作加重。因此,癲癇發作分類時一定要采集詳盡的病史,特別是發作時表現,正確分析和判斷發作間期及發作期腦電圖,必要時配合MRI及PET、SPECT等腦功能檢查。
③識別選藥錯誤。藥物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因此正確判斷癲癇發作類型是合理用藥的前提。藥物劑量也很重要,劑量不足導致的血藥濃度未達有效范圍是發作不能控制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用藥過程中要注意監測血藥濃度。
聯合用藥時要注意選擇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來加強止驚作用,盡量避免相似藥物聯合應用于發作不能控制的癲癇。此外,具有肝酶誘導作用的AEDs(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與其他AEDs合用時,可降低其血濃度,聯合應用應格外注意。
④患兒依從性差。患兒或其家屬不配合,不規律服藥或者擔心藥物副反應而過早自行減量、停藥也是導致經常發作的原因。部分患兒服藥未達足夠時間就頻繁換藥,給臨床造成“多種抗癲癇藥物均無效”的假象。還有部分患兒病急亂投醫,輕信偏方,以至于延誤治療時機。
通過上述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兒童難治性癲癇的診斷步驟了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在此提醒大家:如果一旦發現患有癲癇,應該盡早就醫,以免耽誤治療的較好時機。
【本文由北京華盛醫院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診斷兒童難治性癲癇的步驟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