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病理變化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網
幽門螺桿菌(Hp)進入人胃內低pH環境中,能生長繁殖,并引起組織損傷,其致病作用主要表現為細菌在胃黏膜上的定值,侵入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統、毒素的直接作用及誘導的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Hp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以及Hp誘導的黏膜炎癥反應均能造成胃和十二指腸黏膜屏障的損害。目前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的研究主要包括:
1、使幽門螺桿菌穿透黏液層在胃上皮細胞表面定居的因素。
2、對胃上皮細胞等起破壞作用的毒素因子。
3、各種炎癥細胞及炎癥介質。
4、免疫反應物質等。
這些因素構成幽門螺桿菌感染途徑的基本病理變化,即各種類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來得到重要關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細胞毒素相關蛋白質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
查看更多關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病理變化的相關常識>>
-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方法 |
- 幽門螺桿菌感染病因 |
- 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 |
- 幽門螺桿菌感染專家 |
- 幽門螺桿菌感染醫院
-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指南 |
- 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 |
- 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查 |
- 視頻 |
- 幽門螺桿菌感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