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后遺癥的常見病因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網
一般腦溢血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腦組織破壞和腦功能障礙,雖經治療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此與以下因素有關:
(l)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半球內出血量在25毫升以上者常留有后遺癥,出血量越多,腦溢血后遺癥也就越重是不難理解的。
(2)出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腦功能受損的程度不一,如在基底節區的出血,常遺留較重的肢體功能障礙,而腦干出血病灶小也常造成死亡。小腦溢血則會導致肢體麻木,行走不穩等癥狀。
非功能區(即靜區)的出血或出血部位末影響運動和感覺通路,所以不留神經功能降礙。某些病人因病灶水腫、壓迫已影響到運動和感覺通路,但實際上沒有損壞其通路,經治療消除了水腫,解除了壓迫性影響,則義恢復了功能。故出血部位與預后有關。
(3)康復期的治療和護理:此應首先肯定與后遺癥有關、但腦溢血后遺癥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病仗大小、部位和急性期治療措施得當與否。
查看更多關于腦溢血后遺癥的常見病因的相關常識>>
- 腦溢血后遺癥治療方法 |
- 腦溢血后遺癥病因 |
- 腦溢血后遺癥飲食 |
- 腦溢血后遺癥專家 |
- 腦溢血后遺癥醫院
- 腦溢血后遺癥治療指南 |
- 腦溢血后遺癥癥狀 |
- 腦溢血后遺癥檢查 |
- 視頻 |
- 腦溢血后遺癥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