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發病機制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網
碘攝入不足所形成的地方性甲狀腺腫不應單純視為一種病,甲狀腺對缺碘有一個適應代償過程,而甲狀腺腫實際上是這種適應代償的結果,本質上是甲狀腺因攝碘不足所發生的由代償(生理)→失代償(病理性損傷)的過程,其基本的病生理變化包括:
1、當血碘濃度下降時:甲狀腺上皮攝碘能力發生代償性增強,故24h吸碘率升高,嚴重缺碘者,上皮內無機碘濃度仍下降,即小于正常值 (0.25mg/g),吸碘率的升高不僅表現在地甲腫和地克病患者,那些病區所謂正常人的吸碘率也升高,反映了病區所有人都是碘缺乏的受害者,這一點,正 如朱憲彝所講的,病區所謂正常人,盡管沒有甲狀腺腫,但因碘缺乏而導致了碘代謝,垂體-甲狀腺軸系功能的改變,這就是病區全體人群都要食用碘鹽的理論根 據。
2、酪氨酸的碘化:即碘的有機化過程增強,使MIT合成增多,而DIT相對減少,過氯酸鹽實驗正常,說明碘的有機化過程沒有問題,但Coutras發現, 給常規過氯酸鹽時,同時給KI,甲狀腺釋放血的碘較正常人為多,說明有機過程也可能存在缺陷,這可能部分解釋為什么在同樣缺碘條件下,有人出現甲狀腺腫而 有人則不腫大。
查看更多關于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發病機制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地方性甲狀腺腫治療方法 |
- 地方性甲狀腺腫病因 |
- 地方性甲狀腺腫飲食 |
- 地方性甲狀腺腫專家 |
- 地方性甲狀腺腫醫院
- 地方性甲狀腺腫治療指南 |
- 地方性甲狀腺腫癥狀 |
- 地方性甲狀腺腫檢查 |
- 視頻 |
- 地方性甲狀腺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