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如何鑒別診斷
時間:2014-10-17來源:求醫(yī)網
不少疾病的癥狀都與血管炎類似,加之很多血管炎患者初始時通常多表現為非特異性的系統(tǒng)性癥狀,或是某一器官發(fā)生病狀,因此血管炎的確證鑒別診斷尤為重要。
有些血管炎是經過良好,病程自限的疾病,例如Henoch-Sch?nlein紫癜,一般只需對癥治療,繼發(fā)于藥物的過敏性血管炎只要停用相關的藥物即可。
在臨床實踐中,應根據風險和收益比值來決定采用活檢或血管造影檢查,活檢所見的結果與標本的大小和取材部位有關,活檢的病理通常是一些共同的血管炎癥損傷的表現,無一定的特異,因此,單靠病理結果不能得出肯定的診斷,當存在下列情況時,血管造影比活檢要安全,
如果活檢的風險比血管造影更大時,例如影像學檢查提示有腦的病變,這時血管造影比活檢要安全,對某些肝功能異常的患者,血管造影也許比肝穿要安全。某些懷疑有中,大血管受累的病例,一般講,過敏性血管炎如Henoch-Sch?nlen紫癜等累及的血管非常小,血管造影不一定能得到陽性結果,而大動脈炎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一般不主張作活檢,血管造影可很容易證實。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ACR制定的血管炎分類標準及1994年Chapel Hill會議制訂的血管炎分類定義標準主要是為研究目的而制定的,并非臨床診斷標準,它們適用于各種不同血管炎疾病之間的鑒別診斷而不用于確診患者是否有血管炎病。
但目前大部分臨床醫(yī)師都將它們作為臨床疾病診斷標準而廣泛應用,最近Rao等用ACR制定的7種血管炎分類標準(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Churg-Stratuss綜合征,韋格納肉芽腫病,過敏性血管炎,Henoch-Sch?nlen紫癜,巨細胞動脈炎和 Takayasu動脈炎)及臨床金標準(病史,癥狀,體征。
活檢或血管造影綜合分析診斷)對198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發(fā)現在51例臨床確診的血管炎病例中符合ACR標準的只有38例(占75%),且其中有15例患者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ACR分類標準,在另外147例臨床確診的非血管炎病例中有31例 (占21%)符合ACR血管炎分類標準(14例符合巨細胞動脈炎,18例符合韋格納肉芽腫病或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或兩者均符合),這結果說明ACR分類標準用于臨床診斷特異性較差,因此血管炎的診斷應強調臨床,組織活檢及血管造影相結合。
溫馨提示:很多血管炎患者會都發(fā)生重要臟器受累,一般需大劑量糖皮質激素來治療病情,或是加免疫遏制藥,血漿交換,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治療的效果各有差別,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醫(yī)治血管炎。
查看更多關于血管炎如何鑒別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