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的癥狀是什么
時間:2014-10-20來源:求醫網
血液從心臟通向頭部的主要血管就是頸動脈。頸動脈狹窄多是由于頸動脈的粥樣斑塊而引起的頸動脈管腔狹窄,它的發病率很高,頸動脈狹窄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9%,往往發生于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分叉的起始段。部分狹窄性病變可會發展為完全閉塞性的病變。
一、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
(1)腦部缺血癥狀:可有耳鳴、眩暈、黑矇、視物模糊、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等癥狀。眼部缺血表現為視力下降、偏盲、復視等。
(2)TIA:TIA局部的神經功能一過性喪失,臨床表現為一側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短暫障礙,一過性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后24h內完全恢復。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
(3)缺血性腦卒中:常見臨床癥狀有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嚴重者出現昏迷等,并具有相應的神經系統的體征和影像學特征。
二、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
許多頸動脈狹窄患者臨床上無任何神經系統的癥狀和體征。有時僅在體格檢查時發現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頸根部或頸動脈行經處聞及血管雜音。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尤其是重度狹窄或斑塊潰瘍被公認為“高危病變”,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下列情況尤為注意:
1、年齡大于60歲以上的男性,有長期吸煙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人群。
2、體檢時發現頸動脈血管雜音。
3、通過無創性輔助檢查--如彩色B超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多可做出診斷。
頸動脈狹窄患者常出現的表現是短暫性腦缺血,癥狀是頭暈、單側面部、肢體麻木、突然感到無力,言語困難、眼前發黑(常為一過性的單眼黑矇),以及出現一過性的意識喪失等。這些癥狀通常發生的時間短暫,往往數分鐘或是數小時,可在一天內恢復正常且無后遺癥。然而這種情況會反復發作,多的時候一日數次,少則數周、數月、數年發作一次。對于迅速發生的肢體無力和視力障礙、單側不全偏癱和感覺障礙病因不清的患者,應懷疑患有頸動脈狹窄。
查看更多關于頸動脈狹窄的癥狀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