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一般從哪些方面治療月經不調
時間:2016-12-01來源:求醫網
中醫一般從哪些方面治療月經不調?月經不調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多見的疾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可伴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月經不調的出現嚴重影響著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該疾病大家應該引起重視,早發現早治療。中醫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有很多,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為大家做下詳細的介紹。
中醫學認為治療月經不調應先明確病癥原因,即可對癥施治。治療月經不調,一般會從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著手。中醫認為經水出于腎,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于補腎。通過調理使得腎氣充足,精血旺盛,則月經自然通調。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于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如果氣血調和,則月經通調。疏肝法須掌握郁結之主癥。
傳統醫學辨癥施治月經不調,應用補腎扶脾,理氣活血法使氣血調和,陰生陽長,脾胃健,精血旺則流自暢。逍遙調經貼以外敷形式使藥性流經血脈,直達患處。通過補腎健脾益肝,使女性胞宮生命力旺盛。同時通過膏藥的活血化瘀,去寒凝、除濕氣等作用,加速女性胞宮的血液循環,讓行經期經血順暢,使月經恢復正常。
中醫一般將月經不調分為8種典型:脾腎氣虛型、肝腎陰虛型、氣血虛弱型、肝郁氣滯型、血寒型、血瘀型、痰濕型、濕熱型。臨床治療必須按照有經驗的婦科醫生根據個人體質、內分泌情況、月經不調癥狀、病因、年齡等進行辯證論治,以“滋陰養血”的中醫病因入手,在臨床治療月經不調中得到良好的療效。
另外,中醫治療結合“足浴”可“內病外治”,對月經不調患者療效尤為明顯。月經不調患者可以根據不同體質或者不同的辨證類型,選擇合適的中藥進行煮水泡腳,用來調理自己的月經。
以上就是對于“中醫一般從哪些方面治療月經不調”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的了解有幫助。月經不調的治療時間一般比較長,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此外,治療期間還應該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過勞,戒煙限酒等,可以有效促進病情的恢復。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一般從哪些方面治療月經不調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