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月經不調比較常見的中醫中藥有哪些
時間:2016-12-20來源:求醫網
眾所周知,每個女性都會來“大姨媽”,不來月經、月經量少等情況都是不正常的,這是月經不調的癥狀,月經不調是常見的婦科病之一。它的出現嚴重危害著患者朋友的身心健康,因此患者們需要盡快治療,目前中醫中藥是治療月經不調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治療月經不調比較常見的中醫中藥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跟隨小編看文章具體介紹吧。
第一、服用中藥治療月經不調
1、當歸川芎治療月經不調
活血通經,滋補肝腎。主治月經不調。當歸9克,川芎5克,炒白芍6克,熟地9克(經閉不用),續斷9克,制香附9克,炒烏藥6克,炙甘草3克,丹參9克,炒白術9克,茯苓9克。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加減,兼有白帶者,加黃柏6克(鹽水炒),蒼術6克,炒山藥9克,芡實米9克,炒扁豆9克,去熟地;先期色紫患者,加丹皮6克,生地6克,炒桅子6克;后期原方倍當歸。
2、柴胡白芍治療月經不調
清熱養陰,調氣理血。主治月經先期、經量血多或非時出血(少量)。柴胡6克,白芍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0克,麥冬10克,地骨皮10克,自茅根12克,香附10克,地榆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1小時各溫服1次。加減,本方適宜因血熱所致之月經先期、經量血多及輕微的非時出血諸癥。實熱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黃柏;虛熱者,宜以生地、地骨皮為主,配滋陰壯水及阿膠等養血柔陰之品自可收功;郁熱者,可以本方與丹桅逍遙散合參化裁治療月經不調。
第二、中醫辯證治療月經不調
1、治療血虛型月經不調:常見癥狀有經期錯后、量少色談、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腫、少寐多夢,面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苔。治宜補血益氣,可服婦科調經片、婦寧丸、八珍益母丸、當歸補血膏、八寶坤順丸、十珍香附丸、寧坤至寶丹、加味益母草膏、婦科十味片、安坤贊育丸、參茸白鳳丸等。
2、治療氣虛型月經不調:常見癥狀有經行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治宜補氣攝血,可服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
治療月經不調比較常見的中醫中藥有哪些呢?以上就是具體內容了,小編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現在雖然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根據月經不調患者自身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才是關鍵,大家切勿盲目治療。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治療月經不調比較常見的中醫中藥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