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兒童癲癇疾病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時間:2017-02-13來源:求醫網
診斷兒童癲癇疾病容易出現哪些誤區?有許多孩子天生好動,有的還做一些奇怪的表情,有的家長就開始擔心是否是患上了癲癇疾病,診斷兒童癲癇疾病不能單靠一些行為就能診斷,要依靠相關的醫療器材診斷,診斷兒童癲癇疾病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不少父母打拼事業而將孩子留給老人帶,春節期間跟孩子歡聚時卻發現孩子不對頭,比如說木木呆呆。這時候務必多問個為什么,或者可以早期發現孩子生長發育異常,及時治療。診斷兒童癲癇疾病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有的癲癇易誤診為注意力不集中
6歲的樂樂放假回到媽媽身邊時一直悶悶不樂。媽媽問她原因,她才說與小伙伴們玩跳皮筋時,好幾次輪到她跳,等她跑到橡皮筋前面時,她就站在那里一動不動,要小伙伴們大聲喊她才反應過來,現在小伙伴不愿和她玩了。媽媽急忙帶樂樂到醫院神經科就診,最終樂樂被確診為兒童失神發作癲癇。
專家介紹,一說到癲癇,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突然跌倒、呼之不應、四肢強直、抽搐或口吐白沫等常見癥狀。其實,兒童癲癇的發作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一種易被人們忽視的發作形式,叫癲癇失神發作。兒童癲癇失神發作發病年齡約在3-12歲,高峰年齡為5-7歲。由于該病表現不明顯,而且發作持續時間短,往往易被家長或老師所忽視,甚至被醫生誤診。
兒童癲癇失神發作主要表現為突然的意識喪失,正在進行的自主性活動及語言突然間停止,雙眼凝視、眼神空洞、表情呆滯,但一般不會跌倒或掉物。在發作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后,患者意識又突然恢復,可繼續之前的動作,但往往對剛才所經歷的發作回憶不起來。
由于兒童癲癇失神發作表現不明顯,且持續時間短,往往不被家長或老師注意到。有時即便被發現,也容易被誤認為是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發呆而已,并當作壞毛病來批評,這無形之中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癲癇失神發作有時一天發作數十次甚至數百次,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療,部分患兒在進入青春期后可由失神發作轉化為強直陣攣發作。
“腦電圖+誘發試驗”可明確診斷
專家說,家長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細微異常表現,如果孩子經常失神,尤其是叫喊或打手勢都無法輕易喚醒時,則應高度警惕,及時帶孩子到專科醫院就診,并做腦電圖檢查以明確診斷。目前,“過度換氣誘發試驗”對于癲癇失神發作是最有效的誘發試驗,如患兒能完成足夠深度的過度換氣,一般能誘發出典型的腦電圖和臨床發作。
兒童失神癲癇的其他促發因素還包括情感性因素和智力因素。其中情感性因素(包括生氣、難過、恐懼、驚奇、尷尬)、智力因素(包括缺乏興趣、注意力渙散)、進餐或上課時間、低血糖等。找到誘發孩子癲癇發作的病因,并予以避免,很有必要。
治療上一般一種藥物就能控制80%患兒的失神發作,但是不恰當的藥物選擇會使發作情況惡化甚至引起癲癇持續狀態。所以用藥前一定要慎重診斷,一般而言,對單純的失神發作,藥物控制在發作停止后3年左右,可逐漸停藥。
以上就是“診斷兒童癲癇疾病容易出現哪些誤區”的介紹,我們再次提醒各位家長朋友,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不要因為一些簡單的行為就判斷是兒童癲癇疾病,這樣的判斷是盲目的,希望家長可以看看以上文章內容。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診斷兒童癲癇疾病容易出現哪些誤區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